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年末焦虑,其实只是不想辜负自己

2016年12月28日 07:35   来源:深圳特区报   姚龙华

  2017年的春节,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过年如过关,近年情更怯,“年末焦虑”正在成为现代人的一道新“年关”。

  最近,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6.4%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有“年末焦虑”,其中16.4%的受访者认为情况非常严重。虽然调查样本不大,但是感染“年末焦虑症”的人所占比例如此之大,也多少可以说明,“年末焦虑”已不再是个案,而演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

  “我已经不是2016年初那个又丑又胖又穷的自己了,我现在是2016年末这个更丑更胖更穷的自己了”“经过奋斗和磨砺,你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成长为一个懵懂无知的青年”“今年解决不了的事情,不必着急,明年还是解决不了” ……很多被“年末焦虑”缠身的人,端上各种配方的“黑鸡汤”,泼向自己“以毒攻毒”。本该欢天喜地的辞旧迎新,却因为刹不住的开销、搞不尽的总结、推不掉的应酬、完不成的目标、躲不开的逼婚、写不完的论文,搞得不少人眉头紧锁、愁肠百结,并因此经常失眠、情绪低落、爱发脾气。大家纷纷用段子来“自我拯救”,不料看到的仅仅是“同病相怜”。

  人生在世,谁不焦虑?怎么可能不焦虑?无论何时,焦虑都是普遍存在的。即使平日里,很多人也觉得“压力山大”。有人说:“有时我就像一个陀螺,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已经记不清多长时间没有逛街、旅游,多长时间没能睡个好觉、吃顿安稳饭了,脑子里有一根弦始终绷很紧。”

  世界变幻莫测,人却一根筋地追求确定性。年终岁末,各种事情扎堆出现,都要有个交代,很多人难免应接不暇,无力感随之而来,觉得无法把握自己的未来,安全感消失了,焦虑感便来了。

  人之所以焦虑,其实只是不想辜负自己。只不过,与自己竞争是一件孤独且艰难的事。年初定下各种目标规划,或是成家立业,或是升职加薪,或是买车买房,无非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不想白忙活一年。只是到了年末总结时,很多人才发现自己好像还在原地踏步,眼下生活的苟且与当初的设想依旧相去甚远。即使有些事情做成了,新的欲望又会来,焦虑之后还有焦虑。焦虑如原上草,割一茬,长一茬;又似水中瓢,按下这个,浮起那个。正如叔本华所说的,人的一生就像钟摆一样不停摆动,痛苦、焦虑如影随形。

  心存焦虑之人,只想遇见更好的自己。人若活得毫无焦虑感,跟咸鱼有什么区别?只要你还有希望、理想,便会与焦虑“狭路相逢”。当然,如果要想达成目标,就不能被焦虑笼罩,让自己裹足不前。毕竟,你还要留足力气,去打败焦虑,在最要紧的事情上保持清醒。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