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婚姻焦虑也是养老的焦虑

2016年11月11日 10:02   来源:东方网   丁慎毅

  每年11月11日,时尚的年轻人会在这一天庆祝单身生活,“光棍节”由此得名。随着“光棍节”来临,那些为年轻人们的婚事“操碎了心”的父母感受到的压力却陡然增大。同北京、上海等很多城市一样,石家庄市的公园近年也出现“白发代理相亲”的火爆景象。走向暮年的父母们拿着子女的照片、简历,像赶集一样来到相亲角“摆摊”,为子女找对象。(11月19日中新网)

  这其实是“中国式逼婚“的“升级版”。其实,青年人说“逼”多出于一种不耐烦的感觉,毕竟很少有父母以情感或生命来要挟子女的。从父母的角度来说,或许“催”或“劝”更合适。事实证明,父母不放过一丝机会对子女的催婚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反而更多的是欲速则不达。以至于在2014年1月14日,澳大利亚墨尔本当地最具影响力的华文报纸《墨尔本日报》以罕见方式在头版刊出整版广告,一位中国妈妈以不逼婚为条件,劝儿子回家过年。这则广告以“给儿书”为标题,全文仅几句话:“鹏:打了好多次电话你也不接,或许在这里才能让你看到。爸妈再也不逼你结婚了,今年回家过年吧!爱你的妈妈。”

  除却观念的焦虑,中国式婚姻焦虑也是养老的焦虑。

  “催婚“和”恐婚“的矛盾,主要发生在60后和80后90后之间。对于60后来说,他们从结婚后就开始把所有精力用到孩子身上,一直到上大学。这18年,他们放弃了兴趣爱好,一切围着孩子转。虽然子女上大学后,父母有短暂的轻松,但经济压力和就业焦虑并不能使当父母的完全轻松下来。何时做一回真正的自己,对他们来说还是一种奢望。

  这一代父母,责任心大都比较强,在他们心里,只有孩子结婚了,帮子女照顾到孩子上学了,这才真正能轻松下来,享受一下舒适的生活。但是,如果孩子迟迟不能结婚,可能就推迟了他们养老的计划,特别是因为独生子女,他们根本就不敢奢望子女养老,加之未来的养老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这并非父母自私,这是人之常情,也是父母养老应有的权利。央广网10日报道,《独居老太太报警“上瘾”民警轮番陪聊到其入睡为止》,原因就在于老太的独居生活异常枯燥。天长日久,她就养成大小事都报警的习惯;同一天,中新网报道,《郑州大妈坚守三元理发店不涨价:只求有人陪我说说话》。这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在社会的养老还有一些短板,老人们还有一些焦虑。相比而言,孩子结婚后更懂得家的重要,总会携家带口至少过年过节来看看老人。

  所以说,社会不要把父母的所谓“逼婚“妖魔化了,青年人也不要对父母的“催婚“太不耐烦。与其怕听父母唠叨,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来直面父母,比如帮父母多做些家务,帮父母学一种特长,与父母一起去看看大好河山,陪父母去老同学老同事那里走走,让父母有一种享乐感,让父母感到,要轻松不必等到给子女照顾好孩子之后。而对社会而言,还应该为老年人养老创造更多的条件,让他们不孤独、不焦虑,快快乐乐的安度晚年。当父母们对晚年生活美好的预期多一份明朗时,他们现在就会对子女的选择权多一份尊重,对子女的婚姻少一些唠叨。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