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跑疯隐喻“上升焦虑”

2016年11月29日 07:47   来源:红网   宋飞

  11月27日,国家公务员招录笔试在全国同步进行,全国近150万考生角逐2.7万余个岗位,最热岗位达到了万里挑一。(11月28日东方网)

  照我说,对年轻人而言,获得一个公务员的职位并不是最优选择,用百度CEO李彦宏的话来说,“年轻人考公务员影响创新能力,既不能创造社会财富,又不能充分实现自我价值。”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自我实现程度并不高的职位,还是让年轻人趋之若鹜。据说,共有148.63万人通过了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较去年的139.46万人增加了9.17万,同比增加了6.58%,本次国考报名人数在连续两年降温之后再度反弹,其疯狂抢碗的程度让人感叹。

  无庸讳言,大家虽然享受着市场经济带来的便利,但相比“物质匮乏、精神丰盈”的八九十年代,我们的年轻人似乎对“激情燃烧的岁月”隔膜了,变得不敢贸然将自己投入未知的世界,去体验“爱拼才会赢”的快意恩仇。价值多元化了,选择多元化了,但大家的冒险精神却钝化了。于是,不用说光鲜亮丽、倍儿有面子的国家机关公务员,就是为了得到一份正式编制的“环卫工人”的工作,也不惜血拼。

  “正式编制”实在太有诱惑力了。一些人看来,它体面高贵、工作压力小、职业稳定度高,保障体系较完善,更关键的是,若自身不去违法乱纪,还能获得各种不同的职位晋升通道。尽管“城内”的公务员叫苦不断,在自媒体上吐槽着自己的压力和辛酸,但一心想“进城”的人们却不以为然,加点班算什么?收入低又有什么关系?坐在行政大楼温暖的办公室里,那就意味着自己的生活得到了不用忧愁的保障。相比徘徊在体制外的“漂流”,“正式编制”就是一张可以安心睡觉的床,一个不用担惊受怕的家。就如宁波那位连续6次考公务员的黄女士,挤破脑袋想进去,“直到考到不能考为止”。

  “千军万马考公务员”看似矫情,但何尝不是公众 “上升焦虑”的隐喻?实在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假如大家都不敢挑战风险,硬要寻求一个稳定的职业,我们拿什么去跟外国人比创新,比创意,比创造,比未来?

  或者当前,我们更应该深入领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意,努力创造条件,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将“机会均等、压力均等、政策均等”进行落实,逐步解决“上升焦虑”。唯如此,“公务员热”才能真正降温。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