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在极夜中感受瑞典暖意圣诞

2016年12月27日 07:10   来源:经济参考报   付一鸣

  12月的斯德哥尔摩,室内暖意的明亮与户外寒冷暗黑的极夜形成鲜明对比,瑞典民众已然投入圣诞节日的氛围中。以瑞典为代表的北欧国家虽然和其他西方国家一样将圣诞节作为传统节日,但却有独特的圣诞文化。

  瑞典的圣诞季从11月27日(即从圣诞日往前数第四个周日)的基督降临节拉开帷幕,从这一天的夜晚开始,家家户户都要在窗前挂上明亮的圣诞星星灯或蜡烛灯,窗棂畔的灯光驱散着冬季的黑暗与寒冷,寓意着暖意融融的圣诞季到来。

  圣诞来临前的圣露西亚节(12月13日)是最有代表性的瑞典传统节日,因为这一天是人们期盼女神露西亚带来光明的日子。当晚是一年中最长的夜,自此之后,黑夜会逐渐缩短,白昼会逐渐拉长。孩子们身穿白色长袍,手持蜡烛,男孩子们则头戴画有星星的尖顶帽,在头戴烛光花冠、被选为“圣露西亚”女孩的带领下吟唱《圣露西亚之歌》,祈求光明、驱走黑暗。

  圣诞节是瑞典孩子们最开心的节日,他们会得到期待已久的圣诞日历,从12月1日至24日,日历上对照的每一天有一个小抽屉,里面装着巧克力和小玩具,随着每一天打开的惊喜,孩子们也在大声倒数圣诞节的到来。

  家家户户的屋门上,松枝编织成圆形或心形的花环高高挂起,屋内简约明亮的北欧式家居配上瑞典人情有独钟的风信子圣诞花,到处一派温馨景象,父母会带着孩子们一起装饰从市场上买来还飘着松香的圣诞树。树下一定少不了瑞典版圣诞老人Tomten,他是一个圣诞帽和浓密白胡须间仅剩下个圆鼻子的小老头。

  12月中旬的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中心,提着大包小包购物袋的男女老少川流不息,寒冷与黑暗丝毫没有影响人们圣诞倒计时和准备大礼包的热情。商场内,穿着时尚的奶爸们推着车中的宝宝也加入到圣诞采购中,挑选琳琅满目的商品。看准每年圣诞季大采购和逐年攀升的消费纪录,各路商家近年来纷纷抢在节前推出了“圣诞特惠日历”。斯德哥尔摩主要的商场、电商,12月初就醒目地标出每天特价打折的商品,让人更加难以抵御特价购物的诱惑。

  瑞典具有百年历史的高端购物商场“北欧百货”每年展出的华丽圣诞橱窗是当地人圣诞季的看点之一。这些极具特色的圣诞橱窗内用玩偶配以明亮的颜色,生动地展现出瑞典的圣诞故事。今年的设计中还特别加入了孩子们的创意,漫天飞舞的雪花精灵、会跳舞的花蘑菇和姜饼小人,列队行进的松果乐队以及会滑雪的糖果等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形象将驻足观看的大人和孩子们带入魔幻般的圣诞故事中。

  圣诞前夜下午三点至四点是瑞典一家人聚在一起看电视的时间,但他们只看“唐老鸭和他的朋友们祝福圣诞”节目。自1960年首次开播后,年年如此,成为瑞典人必看的“春晚”,伴随着一代代瑞典人的成长。

  当然,除了采购礼物和看电视,瑞典式的圣诞大餐也必不可少。丰盛的餐桌上堆着瑞典传统美食:腌鲱鱼、圣诞火腿、肉丸、王子香肠、土豆洋葱小咸鱼煲、腌卷心菜、甜菜根沙拉、碱渍鱼、煮土豆、甜米粥等等。佐餐饮料一定是由麦芽、啤酒花及多种香料酿制而成的瑞典特产“圣诞可乐”。该饮料每年由遍布全国的20个酒厂生产,据说,其配方保密,仅有3人知晓,圣诞期间瑞典人均消费量达到5.5升,完胜可口可乐。

  近些年,餐馆的圣诞大餐也极为流行,很多公司都会在放假前组织员工们一起吃一顿圣诞餐为节日预热。不仅是餐馆,一些博物馆和景点也纷纷办起圣诞大餐,如著名的瓦萨沉船博物馆就主打与历史接触的圣诞美食体验,而童话王国“六月坡”推出了梦幻圣诞餐。

  在瑞典这样一个离圣诞老人家乡如此之近的北欧国度,在极夜下明亮的灯光里,一家人在圣诞树旁载歌载舞,大人和孩子们一起烤姜饼、亲手搭起散发着浓浓圣诞味的姜饼屋,伴着火红的圣诞花,瑞典人年复一年享受着暖暖的圣诞时光。(付一鸣)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在瑞典亲历诺贝尔奖盛典    2016年12月12日
  • ·瑞典在巴以问题上的尴尬    2014年10月10日
  • ·瑞典教育分权有伤公平    2014年02月14日
  • ·瑞典缘何成为世界最佳养老国度    2013年10月11日
  • ·提防向善之心“屈服于习惯”    2014年09月28日
  • ·瑞典骚乱:福利国家的移民困境    2013年06月06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