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多名学者发起调研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常常变成“诉苦会”。一位在商界摸爬滚打近20年的女企业家谈到经营多年的企业,最多再撑一个星期就发不出工资了,忍不住失声痛哭,“感觉太难了,实在撑不下去了。”调研中发现,一些企业苦苦硬撑,有的靠偷税漏税苟延残喘,有的把资产转到国外,留在国内的企业成了空壳。在经济下行趋势下,较重的宏观税负成为企业“不能承受之重”。(12月20日中国青年报)
甭提交多少税,说多了全是泪!如果说用数据表达税负高低,是一种客观呈现,那么企业税负痛感,则更多的是对税负轻重的主观感受。民间学者调研表明:87%的企业家认为税负很重和较重,可以接受的仅占8%,而认为较轻和很轻的仅占1%。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总体税负水平可能直接导致企业维继艰难。“实在撑不下去”的呻吟之声,是对当下精准改革税收制度的疾呼。
诚然,要看到,学者们调研中洞窥的病症所在,诸如存在重复性收费、税制税率设计不合理等问题,还有经济学上的“死角损失”,即企业隐性成本导致外部不经济性,政府与生产消费者两头落空的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向纵深推进,以建立轻税结构、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的税收体制,加以破解。当下,最为迫切的,需关注税痛呻吟下的公平缺失。
去年4月份的一个例子:天猫店主小赵收到了来自上海市闵行区国税局的询问通知书,上面写明由于2014年网店销售额申报较低,存在涉税疑点,因此小赵要接受税务部门的约谈。约谈之后,小赵就傻了,因为按照税务部门的说法,他的天猫店可能要补交100多万的税款。然而,让小赵非常郁闷的是,别人不交,他却要连打带罚,岂不冤哉?!
在总税收逐年攀升的趋势下,国企的税收贡献率整体呈下降趋势,而非公经济税收贡献率却在持续上升,网店和实体店税负严重不均,同样是经营主体,对于“互联网+”时代快速兴起的电商,我国尚未健全税制。这般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还只是冰山一角。学者调研问卷结果显示,24%的企业家认为,与税务部门交涉时间较长,44%认为需要向税务机关支付非正常费用。说白了,就是交税过程中的潜规则,让企业主心有难言之隐。糟糕的纳税体验,使税负痛感越发苦不堪言。
破解公平税负难题,必须从充分保障纳税人权利入手。不过,在现实生活中,纳税人权利少有被提及,对税后应享有的权利更是知之甚少。如与纳税人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申请退税权、求偿权等,罕见有人诉求。这与由来已久的“头重脚轻”现象密切相关,即重视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而忽视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和兜底。这不但为纳税过程中倚重倚轻,潜规则大行其道留下可乘之机,更违背了税收法定、依法治税的原旨。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纳税人权利,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纳税人权利法律保障机制。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已形成了包括享有礼貌、周到服务、公正复查、获取信息、权益保障、上诉、复议等在内的一系列权利。美国、加拿大等国甚至还专门颁布了纳税人权利法案、纳税人权利宣言。我国对纳税人权利已开始关注,但社会转型期的现实背景下,纳税人权利的保护还显得很不够。
当纳税人的权利受到妥贴的保护后,纳税成为阳光下的法定义务,照章交税就不是什么难事了,也将鲜见有人喊冤叫屈。每年4月15日,美国人最为紧张的一天,紧锣密鼓、挑灯夜战,填表核算;这一天也是邮局最忙的一天,子夜24点钟必须开一次信箱。因为这一天,是一年一度应交纳个人所得税的最后期限,假如你不按时申报纳税就是违法,轻者被罚款,重者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而且,在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申请各类贷款、补助、福利或投资时进行信用评级等,都需要纳税证明。由于纳税人受到真正的尊重,他们的权利也得到有效的保障,明明白白交税,享受纳税所带来的实实在在好处,这倒过来也培养了良好的自觉纳税意识。
公平是税负痛感最好的缓释剂。固然,今后的税制改革应更多地体现与市场经济适应的轻税思维,但更重要的,应在公开透明、建立程序以及提升服务上做足功课,动筋动骨,整治税收环节中的、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在税收法定的原则之下,坚持明示与保护纳税人权利,充分尊重纳税人的平等地位与合法权益。通过公正的行政强制力,提升公民与法人的纳税积极性与税法遵从度,实现纳税意识养成与国家利益增进的同频共振,进而构建公正公平的社会环境,让税负痛感不再成民企倒不完的苦水。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