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期待更多企业与科学“握手”

2016年09月21日 09:49   来源:人民日报   赵永新

  9月19日,首届“未来科学大奖”一经揭晓,很快刷爆朋友圈。据报道,该奖项是第一个由大陆企业家捐资设立的科学大奖,被称为企业界与科学家的热情“握手”。

  “未来科学大奖”目前设有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两个奖项,每年这两个领域分别评出一位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设立该奖项的初衷,是通过奖励对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启蒙科学精神,唤起科学热情,影响社会风尚,吸引更多青年投身于科学,实现中国的“科学梦”。

  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一流科技强国的当下,企业家出手相援,体现的是对科学的尊重、对科研的支持。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源泉、科技强国的基石,如果不能在基础研究特别是原创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就很难实现从“跟跑”到“领跑”。而目前我国科技研发的软肋,恰恰是基础研究,不管是成果产出还是经费支持。虽然近些年我国的科技经费逐年稳步递增,但支持基础研究的经费仅占总研发经费的5%左右。由于得不到应有的经费支持,加上不小的生活压力,“青椒”——青年教师——逃离科研的现象时有发生。在科技发达国家,企业家支持、社会捐赠是基础研究经费的重要补充;“未来科学大奖”的出现,为我国社会力量支持科研开了一个好头。

  支持、捐助科学事业,其实是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义。比如,全球规模最大的非营利性医学科研所——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就是由美国航空工程师、企业家、电影导演霍华德·休斯在1953年出资成立的,目前该研究所无偿资助许多全球一流实验室,培养了多位诺奖得主,包括前不久去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捐资设立科技奖项,也是企业家支持科学事业的重要途径。在我国,香港的多位企业家先后捐资设立了多个奖项,包括备受赞誉的何梁何利奖、邵逸夫奖等;举世公认的诺贝尔奖,就是由集化学家、企业家于一身的瑞典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委托他的后人捐资设立的;就在2012年,俄罗斯的电子商务企业家尤里·米尔纳,出资设立了全球最高奖金科学奖,每位获奖者的奖金高达300万美元。

  得益于改革开放和科技的进步,我国已涌现出许多在亚洲乃至全球知名的优秀企业家。常言说,取之有道、用之有方。行有余力的企业通过各种方式支持科学、助力科研,正当其时、恰逢所需。当越来越多有远见、有情怀的企业家与科学家“握手”、共同推进我国的科技事业,科技事业才能更繁荣,创新之路才能更宽广。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