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9日发布的全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显示,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迅速降温,房价走势明显趋稳。与11月上半月比,11月下半月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中有9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降幅在0.1至0.9个百分点之间,2个城市环比持平,其余4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涨幅均回落至1%以内。
如果在如此严厉的调控政策下,热点城市的房价仍然坚挺,就真的问题大了。现在的关键是,15个热点城市房价的企稳下降,是否就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平稳有序了呢?除15个热点城市之外,其他城市的房价又处于怎样的水平呢?去库存任务较重的城市,市场又处于怎样的水平和状态呢?如果调控政策退出,房价会不会继续反弹呢?显然,热点城市房价的降温,尚不是高兴的时候。因为,此前的调控,房价也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下降,市场出现过不同程度的降温。但是,调控政策一退,甚至没有完全退出,房价又开始快速上涨了。此次调控,要不是执热点城市失控,也不需要出台。原因就在于,房子已不是居住品,而是投资品了。只要是投资品,在供需不平衡、供小于求的情况下,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价格上涨的现象,最终导致投资品价格失真。
眼下的房地产市场,就正面临着这样的尴尬。一边是想购房的居民因为房价过高,买不起,一边是有钱的人在疯狂地炒房,把价格越炒越高。而地方政府为了“土地财政”的需要,又顾不了居民有没有房住。这显然是非常严峻的现实,也是必须解决的矛盾。房子到底是投资品还是居住品,这个问题必须明确。
而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房子是用来住的”,原本是非常浅显的道理,也是最基本的常识。可是,我们却用了十多年时间、经历了多次反复、付出了巨大代价,才懂得这个道理。我不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子属性的明确定位,会不会成为地方政府的自觉行动,成为房地产市场稳定的基石。因为,只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道理不能深入到各级政府的心里,融入到各级政府的工作中去,房地产市场就很难稳定,房价也很难平稳。这其中,房子不要成为利益的博弈场,成为少数人投资和投机的工具,房地产市场就一定能够稳定下来,房价也一定能够平稳运行。纵然偏高了,也会在市场的自动调节下,回归到理性状态。
正是房子的属性被扭曲,才造成了房价的过快上涨,造成了楼市的炒作成风。而这,又源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也就是说,要想解决楼市失序、房价失控、投资失范的问题,必须首先从政府行为入手,把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问题解决好。
也正因为如此,面对15个热点城市出现的房价和市场双降温,切不要过度乐观。房价能不能降、市场能不能稳,现在还很难说。要想让市场和房价都稳下来,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让房子回归到居住属性,真正做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作为后续,又是否可以对炒房行为也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出台严格的约束政策呢?譬如加大税收调控力度,加快物业税、中产与赠予税、房产税的出台步伐。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