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台房价“融断机制”的胆量何在?

2016年10月11日 10:21   来源:东方网   毕晓哲

  10月10日上午,东莞房管局官方网站发布了一则《关于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实行备案制度的通知》。记者从通知上看到,开发商在卖房时如果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将无法网签,分别是:“在今年1月1日后已领取预售许可证或现售备案证书,但在10月20日前未被备案的商品住房、实际成交价格高于备案价格15%或比备案价格下浮超15%的商品房”。这一政策被媒体总结称为“融断机制”。(10月10日东莞政府网)

  在时下各地城市房价纷涨的大背景下,出台对房价调控政策已是一些城市的必然选择。譬如:近期广州、深圳、南京、成都、郑州等城市房价调控政策已经正式出炉,体现了城市政府对调控剧烈上涨的房价的决心。但从遏止房价快速甚至疯狂上涨的预期效果分析,广东东莞市的“融断机制”效果应该最明显,效果也最好。原因在于,设定房价超过备案价格的15%将被“拒绝”网签,商品房交易将无法进行。这一机制之下,一些想肆意上涨房价的开发商,可能的巨大利益将被“掐断了”,而想想跟风购房者,因为“融断机制”的存在,也失去了投机和炒作的可能。字面上说,这是调控房价的一种手段,但从立杆见影的效果分析,这是一种手段最“硬”也最够劲的“调控措施之一”。如果这一机制顺利推行,至少在正常交易的房地产市场将不会出现比备案前价格高于15%的房价,房价疯狂上涨势着将遏止,政府调控房价的预期必然快速达成。

  然而,窥诸于各地城市对于房价的调控,敢实施房价“融断机制”者寥寥。两年前,也仅有杭州等极少部分城市出台过类似规定,且最终因种种原因不了了之。那么,在时下各地城市房价疯涨,公众又期待政府尽快出手调控时,为何大多数城市仍态度“暧昧”,明知“房价融断机制”最有效,却不果断实施呢?个中原因复杂,且值得深思。

  有人认为东莞市房价和广州、上海和北京等城市相比,仍处低位,调控容易,没必要下此“狠药”;也有人认为东莞市外来人口数量多,购房需求度相对低,价格高低公众关注度不高,也不必下重手,等等。在我看来,东莞市实施这一“最有力度”的调控,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具有充足的不怕房价下跌的胆量。多年来,多数城市尤其是北上广等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上,甚至“越调越涨”,根源在于政府对房价的暧昧心理。在房地产经济占据主流,地方财税主要依靠房地产业的那些城市,是根本上不敢也不可能将房价“打痛”的。利益诉求上,房地产商与个别地方城市政府“打断骨头连着筋”,“最有效”也“最果断”的政策当然不敢出台。

  反观东莞市,其经济产业结构具有独特性。这一城市不像国内多数城市靠“地产经济”,该市整体属于外向型经济,加工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型经济占居主流。数据显示,仅2015上半年,东莞就实现进出口总额4700.4亿元,其中出口2910.9亿元,远远超国内多数县级市,也是多数地级市所不能媲美的。另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从2014年开始,东莞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超过亿元的企业多达41家,纳税占比高达60%。而在该市主营收入前20强中,涉及智能手机、电子材料、通信科技、新能源、彩印、智能卡等行业。华为终端、欧珀移动通信、三星视界、步步高电子等龙头企业成为纳税大户。也就是说,就东莞经济而言,房地产业税收贡献率不高,也根本上影响不了东莞经济大局。这才是东莞敢于出台并执行房价“融断机制”的关键。

  由是观之。无论是让各地城市飙升的房价降下来,还是根本上实现中央提出的“调结构、稳增长、促发展”目标,都亟待从根本上转变不当的经济结构模式。将过度依赖房地产业发展经济的“老路数”改变,实现实业强国、科技强国,让GDP中有更多的人才的、科技的、信息产业的和高新装备制造的“含量”,是摆脱“房地产依赖症”的良方,也是出台“最有效果”的调控政策的前提。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