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教授编的书可加分 这个笑话不止有点冷

2016年12月20日 11:11   来源:中国江苏网   刘颂寒

  一本30元本来不贵,但是每个人买4本干什么?大家都是希望加分的学生,因而这看似30元的申论教材,实际变成了120元。 (12月19日《成都商报》)

  学生买书作为学习资料很正常,但是,如果这些应该买的学习资料变成了一种强制性的安排,甚至可能影响自己的期末考试成绩。那么,这些买的学习资料,究竟是为了学习,还是掺杂有其它的一些目的呢?

  宜宾学院被曝光了一起老师编排的书,如果学生愿意购买,将会有最高二十分的加分奖励。为此,有的学生为了能够拿足这二十分的额外奖励,甚至不惜买同一本书四本。重复的购买同一本书,很明显,这本书的意义已经不在于学习了。况且,重复购买的学习资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多开销不必要的金钱,学生愿意如此疯狂购买这样的书籍,绝对不是简单的为了买书学习。而是为了购买这本书背后的“附加价值”。

  当然,我们可以理解重复购买书籍学生的“醉温之意不在酒”。但是,我们也不能指责这些学生行为的近乎癫狂,而应该思考为何会造成这样的尴尬。据相关消息所知,正是因为这本书是这所学校教授所编写,为了推销自己编写的书,才进行买书可以加考试分数的推销。就事论事来说,这种行为也只能算是一种推销方式,和平常所见的买一送一的推销方式一样。但是,问题也就出在了推销方式上。

  大学教授的权力其实相当的大,他给出的期末考试分数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评优评选,甚至能够影响学生的保研等各种评级。教授推销自己写的书籍没错,错就错在,将公权用在了自己的私心上面。秉承公正的态度来给学生打分是教授的应有之义,但为了让自己的书籍好卖,给买自己书籍的学生开了这么一条小道,显然就违背了这条公正的主线。

  再退一步来说,就算教授编写的辅导资料的确很有作用,为何还要变相的鼓励学生重复购买呢?况且,对于购买书籍的学生有加分优势,不就是变相的强迫学生购买书籍吗?打着为学生好的名义,实际上,却是为了提高自己书籍的销量,这才是问题的根本。

  让书籍回归学习的本质,首先需要破解这种变相性的公摊式安排,更需要避免教授的权力变成谋私的工具。这既有赖于教授自我约束,也需要相关监督制度的完善,还需要破解学校那种要求购买书籍是为了学生好的思维。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