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风骨“夭折”,大学精神“暗淡”

2016年05月30日 07:49   来源:中国网   

  李云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李鹏是华东理工大学研二的学生,5天前,他在上海一家工厂的爆炸事故中不幸遇难,此次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记者调查发现,李鹏的导师张建雨持有事发工厂的股份。李鹏家人及同学介绍,张建雨在上海、浙江等地投资有多家工厂,之前,他曾多次安排学生在这些工厂进行商业研究或实习。(5月29日《新京报》)

  “教授摇唇鼓舌,四处赚钱,越来越像商人;商人现身讲坛,著书立说,越来越像教授。”这是早几年流传的段子,亦称为“脑筋急转弯”。而这位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的张建雨是一个标准商人——投资多家工厂,拥有企业股份。事故发生通常是偶然的,但是,其背后有没有必然性诱发基因?这种“教授亦商人”的模式是否为“隐形杀手”?抑或埋下安全隐患,或者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事故调查进行中,既不能放过直接原因,也不能放过间接原因;既不能放过外因,更不能放过内因。

  教授风骨“夭折”,大学精神必然“暗淡”。有人说,大学是一个民族的文化高地,大学自身文化建设情况势必影响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作为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的大学精神在其中又发挥更为核心的作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大学教授一旦利令智昏,不仅知识分子的风骨无存,而且会在“传道受业解惑”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正在成长的大学生,进而,影响到大学精神的传承与弘扬,甚至会让其扭曲与异化。

  教授有风骨,大学才有希望,大学更有未来。曾经,因教工食堂给晚到的校长单独留了饭菜,厦大女教授谢灵发公开信炮轰校长朱崇实就餐特权。很显然,谢灵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一顿饭菜端上大学“问题拼盘”。因为公开信后半部分讲的是,厦大的官本位,以及大学的使命,大学的魂魄、大学的创新……类似的大学教授炮轰校长情况还有,很大程度上都体现出教授的风骨与责任担当。教授治校也好,教授治学也罢,“打铁还需自身硬”,教授这一群体必须“硬起来”、要有“硬骨头”。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柏林格教授在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说:“1520年以来,全世界只有85个机构存活至今其中50家是大学。大学依靠梦想、依靠希望生存下去——这就是大学的历史。”如今,大学的梦想与希望有点迷茫,很多高校面临培养方向的迷失,亦遭遇学术腐败的迷漫……教书育人的教授有的沉迷于利益的追逐,给大学的沉沦与下滑增添负能量;有的恪守自己的良知,给大学的梦想与希望释放正能量。鉴于此,大学教师与教授务必做到自省自律自强自尊。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