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办“男孩班”不如让父亲教育回归家庭

2016年12月20日 10:56   来源:东方网   吕好玫

  报载,“丁零零……”放学的铃声响过,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中的30名男生开始了特别“加餐”——在“男生课堂”中进行体能训练。今年3月,该校首届“男孩班”正式开课,旨在从小对学生进行“男子汉教育”,培养男孩子的阳刚之气。(见12月19日的《光明日报》)

  时下,因个性教育缺失、独生子女受溺爱、流行文化影响等,男孩缺少“男人味”的现象愈发突显,甚至出现了“阴盛阳衰”的现象;尤其是一些男生“娘良腔”,衣着打扮趋向女性化,外形柔美,让人感觉“男孩危机”真的来临——导致许多教育专家呼吁要对男孩进行性别教育,挽救社会的“男孩气概”。在此背景下,“男孩班”应声而出,不足为奇。

  男孩女性化,缺乏“刚阳之气体”,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中小学生体育课也“应试”了,男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少,缺乏一种具有坚强意志力的体魄;二是独生子女们在父母的溺爱下,什么事情都由父母包办、护送,导致男生缺乏一种敢于担当的责任;三是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女生越来越具有与男生同样的特质,越来越显得强势,相对来说,男生越来越显得腼腆。四是父教的严重缺位,导致男生接受的挫折教育缺乏,看到父亲阳刚的示范作用少,所受的影响也小,自然缺乏男子汉的气魄与勇气;特别是在80后、90后群体的家族教育中,妈妈扮演主要的教育角色,让许多男生受到女性化影响大,男生更缺乏男子汉的气魄与勇气。五是受外界,如“日系”、“韩系”文化的影响,导致男生女性化。如在日本、韩国等文学、娱乐作品和影视作品中,总是把女性塑造成比凶悍的形象,而把男生塑造成花样美男、柔美男神,从而影响了男生的性格与品行。面对这五大因素,不去抓住“病根”,综合对症下药,仅开办“男孩班”,就想培养男孩的阳刚之气,消除“男孩危机”,不现实。

  事实上,“男孩危机”的主因是由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造成的。而今,仅靠学校给力,可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男孩性格塑造的主战场在家庭和社会,学校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比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最好的老师,父教与母教都不能缺位。现实是母教占主位,父亲为养家糊口而在外打拼,忙于工作或挣钱,导致父教靠边站,导致孩子对男人、男子汉没有什么概念,男孩自然缺乏刚阳之气。特别是长期与母亲生活在一直,男孩女性化,也不足为奇。加之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男孩更加女性化,更加缺乏刚阳之气。因而,要想真正培养男儿汉,除了减少和杜绝社会上人为的不良文化影响以外,关键是要让父教回归本位,让男孩能够在父教下长大。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