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7岁男孩与猪同住,说好的政府兜底呢?

2015年07月07日 13:35   来源:光明网   陈广江

  近日,网曝河南濮阳清丰县一7岁男孩小洪波和猪一起待在泔水车里。志愿者探访发现,男孩家境贫寒,父亲靠养猪、蹬三轮养家;母亲精神障碍,非打即骂致孩子头上身上满是伤疤,冬天也不让孩子进屋里睡觉,孩子一年四季蜷睡在院子角落里,至今不会说话。(7月6日《濮阳早报》)

  相信看到这组照片的时候,你先是被震惊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然后会有奔泪的冲动,继而会出离愤怒,甚至想骂娘。一个7岁的孩子,一个鲜活的生命,几乎像养猪一样被散养,一年四季睡在院子里,迄今不会说话,而且遭受非人的虐待,这是文明的倒退和耻辱。说好的政府兜底去哪了?

  贫穷,如此真实、沉重,让生命丧失了最起码的尊严。因家庭异常拮据,孩子的父亲养猪、蹬三轮,拼命挣钱养家,顾不上孩子;孩子的母亲可能有精神障碍,对孩子非打即骂、百般虐待。据村民说,孩子的母亲共生育了5个孩子,只成活了2个,老大被亲戚抱走,老二就是这个和猪同住的孩子,另外3个“都是被他们的母亲咬死的”。这种直逼人心理底线的残酷,让人不忍耳闻目睹。

  据说,谈起这个不幸的孩子,村民们常常心酸落泪,也经常给他吃的、喝的、穿的。所以,我们相信村民向有关部门反映过相关情况,村党支部、村委会也不会不知情。那么,令人费解的是,对农村特困群体负有兜底责任的相关部门在哪里?面对与猪同住的孩子,不用再讲什么大道理,也不必引述法律法规,凭常识即可断言有关部门的尸位素餐。

  去年2月,我国第一部统筹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行政法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颁布,当时专家称,办法将社会救助上升为根本性、稳定性的法律制度,为保障群众基本生活、解决急难问题构建起完整严密的安全网,一个完整清晰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已经形成。但事实证明,专家过于乐观了,再好的制度设计,若没有执行就等于零,就是水中花、镜中月。

  同时,那个臭气熏天的院子也是法治之光照射不到的地方。也许,村民们除了同情心酸或施舍财物,根本没想到报警;也许,村民报警了,但相关部门没有拿出应有的作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父母如此慢待、虐待孩子,理应剥夺其监护权,并追究刑事责任。法治不彰的地方,生命尊严就没有保障,儿童权益就会沦为一张白纸。

  倘若事件不被媒体曝光,我们无法想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还有这样不幸的孩子、卑微的生命。现实中,到底还有多少像牲畜一样自生自灭、遭受虐待的孩子?说好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何时才能真正为生命兜底?志愿者哭着说,孩子受尽了虐待,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孩子根本无法存活。连孩子的都保障不了,这是法律制度的尴尬,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枉为人父人母者可恨,失职失责者可耻,该如何追责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但当务之急的是,要给小洪波寻找一个温暖的归宿,填补其成长空白。同时,更要让法律制度长出“牙齿”,严格惩治尸位素餐者,让政府的兜底责任不再缺位。在这个不幸的孩子面前,相关部门和社会大众都应该有一种负罪感。事实上,剥夺监护权容易,真正的“兜底”不易,这才是最大的拷问。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今天,我们该怎样教育男孩    2016年06月02日
  • ·请把打闹的权力还给男孩子们    2016年04月21日
  • ·“生男不如生女”戳中现实痛楚    2015年05月1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