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该怎样教育男孩

2016年06月02日 10:50   来源:人民日报   白 龙

  听到不止一位父母说,现在的男孩越来越“精致”了,不仅性格偏“静”、脾气偏“软”、爱好偏“宅”,连穿衣打扮也追求起“花样美男”的效果。而在传统认知中,男孩不就该大大咧咧、风风火火,浑身充满“小小男子汉”的气概吗?这让不少人疑惑,以前所谓的“男子气”是否已经过时了?今天,我们又该怎样教育男孩?

  到底什么是男孩应有的气质,恐怕难有一个特定标准。成长的环境、个体的差异,都会反映在言行举止中。观念的开放、审美的多元,也为“男性气质”注入更多内涵。文雅、温柔甚至精致的风格融入男孩身上,让世界更为丰富多样。更何况,有文化、不张扬的“文”,古往今来就是一种男性的优秀气质。中国传统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讲的正是这个道理。

  每代人的气质,都由时代所塑形。我们对于男孩的“画像”,未尝不是那个年代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投影。当物质相对匮乏、精神相对单调之时,与其说男孩们故意不修边幅,不如说是时尚、明星、流行文化还没有进入生活的视野;与其说男孩们热衷追逐打闹,不如说是手机、动漫、电子游戏还没有入侵童年的疆界。但是,不论哪个国家、哪个时代,理想的男孩都绝不会是“古惑仔”一样的粗鲁甚至粗俗、“痞气”甚至“匪气”,更不是自我中心的大男子主义,那只是缺乏教养的体现。

  有人说,现代社会对孩子们共同的要求压倒了“性别教育”,比如听话、懂事、好学等,相对更为重要。而怎么教育男孩,和怎么教育女孩一样,退缩到了家庭教育的内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们性格的成长,社会关于男幼教、男教师太少的讨论,正是基于这一认识。

  今天,传统中硬朗、粗粝的“男子汉”形象成为多元中的一种,男孩们也逐渐远离了那些身上粘着泥土的集体游戏,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已经明确了给男孩们怎样的成长目标。尤其不意味着,男孩们不需要勇敢、坚强、负责任等永远不会过时的品质。“夏令营中的较量”曾引发的集体焦虑,体现着对这种品质的呼唤;一些给孩子造成伤害的“魔鬼夏令营”“励志训练营”等,也未尝不是探索中的矫枉过正。

  其实,让孩子们举止阳光、精神健壮,不仅是对男孩的希望,对女孩也是一样。发展心理学认为,严格定义的性别角色,对于男孩和女孩都是一种消极限制。家庭和学校需要通过改变关于男女性别的一些成见,让孩子们吸纳两性中共同的优秀品质,成长为个性鲜明的“完整之人”,男孩可以细腻,女孩也可以勇毅。需要以更尊重青少年天性的方式,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认识自己、探索世界,在与外界和他人的开放互动中,学会尊重包括性别在内的更多差异,充满庄敬自强、堂堂正正的气派。这不仅关乎某种性别应该怎样养成自己的社会风格,更关乎下一代有着怎样的精神面貌和集体气质。

  对成年人来说,也不妨想一想,在生活中、课本里、荧屏上,我们需要为孩子们树立怎样的男性形象?换句话说,让男性公民更有教养、更有担当,培育一种刚毅、自信、包容、勇于任事的现代风度,是父亲们作为整体的责任,也是一个“体面社会”应该做出的回答。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