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才“认财”并非坏事

2016年12月16日 07:36   来源:红网   李云勇

  12月5日,教育部举办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经验交流与研讨会在南京举行。为争创“双一流”,不少高校不惜血本到处“挖”人,只认钱不认情的人才流动让许多高校头疼。与之相伴的是各种“人才计划”。这些各类人才计划的背后是大笔的经费拨款、高度的经费集中,而过于集中势必会产生新的浪费。部分高校呼吁,相关部门要出台政策,规范人才的无序流动。(12月15日《中国青年报》)

  高校不惜血本挖人,只认钱的流动引部分高校头疼。高校应该认识到,高校人才认财,这是人才的合理需求,并非坏事。

  人才需要好待遇。作为高校人才,好待遇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享受优厚待遇。千金买骨,才有千里马纷至。燕王高筑黄金台,广招天下人才,乐毅、邹衍、剧辛等前来投奔,燕国日益强盛,攻破强齐,收回国土。美国自二战后,一直采用重金延揽各国人才,奠定了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人才待遇好,单位(国家)发展好,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高校需要新革命。高校抱怨人才认财是一种短视,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怎么行?人才要求好待遇,说到底,是高校制度出了问题,有些人享受了不该享受的好待遇,比如管理人员享受高薪,一些名不副实的人员霸占了教授指标,相应霸占了优待指标。

  求财应大力支持。曹操三下求贤令,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破除门第、德行等制约,因而在他的周围,谋臣似雨,猛将如云。他的“唯才是举”的主张,值得高校深思和借鉴。高校不能对人才认财抱有偏见,不应视为德行有亏,只要才财相符,就要大力支持。

  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允许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构建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高校人才认财,不是走邪路求财,高校应当与时俱进,重视贤才求财,在政策和制度上给予大力支持,把非人才的不当优待坚决砍下来,把人才的优厚待遇大胆提上去,如此才能让人才留得住,才能充分激发人才的聪明才智,为高校的新一轮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