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山东邹平黄山中学推行所谓OKAY智慧课堂项目,要求高一每生要交2800元买平板,引发家长和学生不满。对于这项收费,校方称钱不是学校收取的,而是企业收的,学校不算违规。当地教育部门表示,中小学服务性收费必须按照坚持自愿的原则,邹平黄山中学的收费行为很难判断是否坚持自愿原则。 (12月14日新华网)
在基层教改急欲破题的大背景下,各式各样的“先锋试验”也泥沙俱下。这一次,又有中学迫不及待抛出所谓“平板教学”、“智慧课堂”,唬人的噱头让人眼花缭乱。然而,技术变革、理念创新是一回事,费效评估、利益分配则是另一回事。动辄要求家长们花费数千购置平板电脑,校方在此事上的汲汲营营与强势霸道,不免令人生疑:一场明显草率的教改实验,背后很可能是种种不可言说的内情。
校方回应称,购买平板与否纯由个人自愿,并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强迫收费”。但显然,这套说辞并不具备任何说服力:即便没有赤裸裸的强买强卖,那种柔性胁迫已足以让学生和家长乖乖就范。
突兀而轻率的“平板教学”,一方面构成了对学生、家长最直接的利益侵害,由此招致“利益输送”的猜疑并不冤屈;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基层教育者对教改的投机和冒险心态。在很多时候,一些学校所推行的教改举措,都是心血来潮的产物。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相当一部分地方的教改尝试,已经异化为对“流行概念”的跟风套用,以及与之相关的软硬件的堆砌。之前“视听教育”理念红极一时,很多学校就疯狂采购、装备价格高昂的影音系统;而现在,随着“移动互联”的方兴未艾,又有一大批学校借此推销各式app与硬件终端——试问,看似热闹的一轮轮改革试水,其中有多少教书育人的善念,又有多少浑水摸鱼的私心呢?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