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期待常萍式特聘成为重教学的起点

2016年02月16日 10:09   来源:光明网   龙敏飞

  2016年1月7日,河南大学内一场特殊的聘任仪式引发社会关注。退休3个月后,教师常萍被学校返聘为副教授,继续为本科生授课。在此前32年的教学生涯中,常萍的职称一直都只是讲师,河南大学也从未为某一位教授单独举办过聘任仪式。上过常萍古代文学课的学生大多会被她震撼:知识渊博、语言精彩且诗意,而她授课时的激情澎湃,专注投入更是鲜有老师可比。(2月15日《北京青年报》)

  上过大学的人都知道,自己的老师很忙,但肯定不是跟学生忙,也不是准备教案忙,而是写论文忙,写专著忙。因为老师很忙,所以一些老师上课的质量,的确不敢恭维。

  如此现实,置于“重科研、轻教学”的现实语境下,似乎又在情理之中。人皆有趋利避害性,什么行为对自己最有利,什么决策对自己未来最好,那么其便会倾向于做出什么选择。当忙于写论文的预期成效高于忙于上好课的预期成效时,一些老师不再重视教学便不足为奇。

  大环境如此,“口碑教授”常萍的出现,的确是一个另类,但也是一个传奇。比如,在学生眼中,她很有本事,讲李白,仿佛她就是李白,激情万丈、潇洒狂放;讲王维,仿佛她就是王维,宁静淡远、通透旷达……虽然讲课很好,但她却有点“特立独行”的味道,从不出书、不写论文、不申报职称,甚至“两拒《百家讲坛》邀请”。

  一边是“常萍语录”因精彩无比流传于网络,另一边则是她教学32年仍然是讲师,才学与职称极不搭配的背后,正是对我国职称制度的一种反讽。

  如今,在“口碑教授”常萍退休3个月之后,河南大学返聘其为副教授,继续为本科生授课,这是一次“迟来的认可”,也是对当前职称制度的一种个案改革。

  与常萍情况有些类似的是,四川大学历史文化讲师周鼎,2014年12月,他在网上发表了一篇广为流传的《自白书》,其中写道,“一个相信讲好一门课比写好一篇论文更重要的人,今夜死去了。”与常萍相比,周鼎的确没那么幸运,也没有迎来迟到的加冕仪式,但这背后所呈现的问题,却是完全一致的。

  对于此次“常萍式特聘”,除了需要鲜花与掌声,还需要反思与制度回应。无论是专家学者的建言,还是坊间的说法,都指出一点,重科研情教学的现象必须改变,在评定职称时,不能光看论文和著作,还要看教学水平和成就。

  尽管一些高校已经有自觉的改进,评出“教学型副教授”“教学型教授”,但这样的改革终究只是“星星之火”,没能形成“燎原之势”。若想从根子上改变人们的观念,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更加深入的改革。

  大学,终究应该是一个供大学生学习的地方,而不是其它。期待此次的“常萍式特聘”,能够成为教育界、高校界“重教学”的起点,让更多专注于教学的老师,能获得与他们付出同等的尊严。只有在制度上进行回应,这一切才会变得更加可期。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