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重奖教学一线教师,留住大学教育希望

2015年10月09日 09:59   来源:红网   王彬

  近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王卫东、朱宁两位从事教学三十年以上的教师获得了学校设立的“杰出教学贡献奖”,每人获得10万元。如此高规格重奖一线高教教师在广西也是首例。(9月29日中国教育网)

  近年来,选择教学还是科研一直是中国大学老师难以抉择的事情。老师重视教学,依从本心,是对学生好。但是现在大学重视科研,以科研为重的现状让重视教学的老师湮没无闻,没有资本,没有职称,现实会将教学的热情击破。

  在大学重科研现实的逼迫下,学术剽窃、校园受贿等新闻屡见不鲜。相比于教学,大学老师们更热衷于搞副业。出版十几本专著,全是他人之说,自己的真知灼见并无多少。到处捞经费、跑项目,依靠大学自由创业开公司,利用学生为自己赚钱。

  上海交通大学的校长曾经做过对比,有科研项目的教授比从事教学的教授,年薪高出8倍。其他方面的落差先不说,光只说薪酬上的差距,就足以给中国的大学教育一个“大耳光”。从事教学工作如此不得厚待,谁能保证大学课堂的质量?我们从来不去探索着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那大学生在课堂上无所收获的苦又与何人说?

  大学教育的衰败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固然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但应该去积极探索,敢于尝试。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高规格重奖一线教师就是在敲醒我们,它是在向“科研至上”的思维发起挑战,是在用新的评价方式来衡量大学教育,具有开创性。

  虽说科研重于教学的现状不是靠颁发几个奖项,给几个人奖金就会变好的,但至少这件事情的出现,会让世人知道,我们的大学并没有放任沉沦,还有人在为科研所带来的弊端进行补救,还有人在努力的为中国大学校园“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氛围营造努力,还有人在尊敬那些献身三尺讲台,虽雪染双鬓,仍矢志不移的奉献者们。

  大学教育需要新的评价体系,那个体系中,教学要与科研有同等的地位,所以要着手改变教学萎靡的现状。现在大学教学奖励机制的出现,确实是大学教育的希望。

  现在只是部分大学意识到教学应该重视,整个教育体系还没有相应觉醒。因此大学教学的改革不能仅止步于此,还需要完善奖励机制、提高学生课堂意识、摆正教师教学态度和改变教学方式方法,由主动进击变为循循深入,为教育体系注入新的血液。大学教育的相关者应该把奖励机制的希望留住,把教育事业发展好,还我们一个真正的大学。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