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猝死再现,谁应担责

2016年12月12日 08:57   来源:中国网   王传涛

  10上午,2016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鸣枪开跑。在比赛过程中,多名参赛者看到有跑者瘫倒在地,旁边有医护人员施救,但没有救活。下午组委会发布通告证实有参赛者死亡。通告称,本次比赛途中,有两位参赛选手倒地,后经抢救无效死亡。专业马拉松教练表示,近年马拉松比赛日益流行,参赛者众多,但马拉松还是属于竞技运动,建议参赛者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为。(《新京报》12月11日)

  又见马拉松猝死事件!追溯至2014年,马拉松赛事中,经媒体报道的共有14人在比赛中猝死。参赛者出现猝死,不仅仅给赛事本身蒙上了灰色阴影,更对猝死者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灾难。那么,当马拉松猝死事件不再是孤本个案,或不再是小概率事件,马拉松赛事的举办方、承办方与主管方该进行什么样的反思?

  必须要正视的是,马拉松比赛在我国已经出现井喷之势。中国田径协会官网显示,截至2016年11月,通过中国马拉松信息平台在中国田协注册的全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2016年共计306场。这是一个相当恐怖的数字,意味着我国马拉松比赛早已突破了传统的四大马拉松,而是变成了许多二三四线城市都能举办的赛事。不仅如此,在参赛人数方面,也出现疯狂膨胀之势,据粗略统计,我国每年参加马拉松的人数超过100万人。北京马拉松还创下过6万余人的世界纪录。

  马拉松的火热,至少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利益趋动。一是运营商、举办方的巨大经济利益,有报道显示,马拉松运营商的毛利高达6成,这与马拉松比赛不需要新建专业体育场以及低门槛化的准入条件有关;二是动辄万人以上的马拉松比赛,也是地方政府宣传本地形象的重要方式;三是马拉松比赛带动GDP的效果远远超乎想象,跑步用的专业装备、计步或运动APP、外地运动员的住宿和餐饮,都会对地方带来超乎想象的收入。地方政府要做的,可能仅仅是对相关道路进行交通管制。

  马拉松作为一个概念,还没有让国人完全读懂之时,它便已经席卷了全国。关于马拉松运动背后的运行规律与常识,关于马拉松比赛过程中的服务与管理尤其包括医护问题,也便都成了问题。出现猝死,只是最激烈最残酷的问题体现,如找不到厕所、雾霾天比赛、垃圾遍地等现象,早已见怪不怪。

  在“全民体育”仅仅是一个口号,体育场馆少之又少,学校的体育设施又不能全部免费开放的语境里,国人在身体素质方面的提升有没有和马拉松赛事的火爆度成正比,这是一个相当严肃的问题。如果马拉松猝死的事件不停出现,体育部门就应该及时介入,减少马拉松举办数量,提高参赛运动员的准入门槛,加大对承办单位、运营单位的监管与审查,就应该上升为正当的程序,更要让马拉松回归体育本身,要慢慢剥离附着在上面的种种利益与权力幻想——显然,健康是所有体育运动的终极意义,离开了这一点,其他都不值一提。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