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第21届上海国际马拉松赛顺利举行。天气帮忙,加上38000名跑友的热情,赛事堪称精彩。不过赛后,我们仍然看到一些值得完善的地方。比如,于参赛者,应更专业地评估自己的身体素质,量力而为;于主办方,应处理好赛前的黄牛“炒号”和赛后的卫生情况;于媒体,则应少鼓吹和鼓动大众盲目参加马拉松,为他们提供正确的运动“姿势”。
随着全民健身潮的来袭,跑马拉松几乎已被包装成一种“很酷的生活方式”,这直接导致了参与马拉松比赛的人数越来越多。然而,许多人只是觉得这项运动“时尚”,却忽视了它的专业性。不少跑友由于对自己身体评估不足,让自己陷入危险之中。昨天一名跑友在完成半马后,在终点处突然倒地,就是一个例子。
马拉松比赛是奥林匹克项目,专业性强。尤其是“全马”对参赛者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即使是运动员,参与时也需要专业指导,同时,赛前要经过长时间的艰苦训练。因此,对普通市民来说,这是一项有门槛的运动。即便许多业余跑友或者马拉松爱好者参与的是半程、10公里、或者健康跑,也需要对自己身体有效评估,量力而为,不要单纯为了“装酷”而逞强,否则只会得不偿失。
另外,21岁的“上马”在国内称得上是“老牌马拉松”。参与热度随着近年慢跑运动的普及而日益火爆。于是,为“抢”一个上马名额,跑友们使出了浑身解数,一口气开四五个电脑排队报名的大有人在,但就算这样,也不能保证就一定中标。于是,“炒号黄牛”再度火爆,虽然主办法采用了多钟手段阻止“替跑”,但仍不能阻挡一个马拉松号在网上被炒至上千甚至几千元。可见,为了保障赛事更加“干净透明”,更加公平公开,主办方仍需努力。
除了要努力管制黄牛,主办方还要对赛后文明卫生多加关心。今天上午,关于上马的一则新闻,让笔者“心碎”了一下。赛后,徐汇滨江马路中间隔离栏和一旁的绿化带里,到处都是被丢弃的一次性纸杯和矿泉水瓶,环卫工人正在加紧清扫装箱。拍摄照片的网友说,马拉松赛光鲜背后,这样的文明细节无论是主办方还是参赛者都应当注意。或许,有人会说,大家都在“用生命在跑马拉松”,哪儿还顾得上“水杯的正确摆放位置”。但笔者认为,这种情况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规避。比如比赛饮用一次性水杯换成运动水壶,志愿者随时回收。后续选手如要再用,只要更换运动瓶盖。赛后,集中处理瓶盖即可。可见,一场赛事的考验的不仅是主办方的组织能力还有他们的创新智慧。
在越来越火爆的马拉松赛事中,媒体扮演的角色又当如何?说实话,马拉松运动如火如荼,媒体“功不可没”。大量宣传鼓吹这一赛事的时尚性、潮流性,使得参与者越来越多。当然,参加体育运动、强身健体并没有错。但如果参与的目的变味了,让跑步成为在朋友圈“秀晒炫”的资本,就背离了参与的初衷。有些媒体甚至还制造谣言“马拉松赛事收入可观”、“跑马拉松包治百病”等等,一篇文章看下来,几乎让终日窝在电脑前打Dota的游戏迷都坚信,只要自己穿上跑鞋,就能轻松跑完马拉松。媒体要做的是,宣传正确的马拉松“姿势”,让跑上马的归上马,让打Dota的归Dota。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