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支付宝更需要扎稳底线的马步

2016年11月30日 10:16   来源:南方网   张全林

  昨日,针对近期支付宝“校园日记”等圈子引发的争议,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的董事长彭蕾发布了内部信予以回应,称召集了22位蚂蚁管理团队成员深刻反思,并在内网发帖“自己做错的事,永远不要怪别人”。(11月30日《北京日报》)

  支付宝“圈子”火了。由于火起来的这两个圈子限定女白领、女大学生才能发图片,并限定芝麻信用分在750分以上者才能在图片下留言,很快,衣着暴露的大尺度照片纷纷“上线”,750分芝麻信用分则变成了“多金”的象征。隐隐之中,一股暧昧低俗之气在流淌。

  “圈子”引发网友热议,并非是功能创新之功,而是“圈子”的发布规则以及出现的大尺度照片。大尺度照片出现的区域是在“白领日记”和“校园日记”两个圈子中。圈子动态显示,除去一些自拍照和生活照外,有女孩则直接发文要征男友,并附上自拍。此外,还有一些衣着裸露求打赏的女孩,上传暴露隐私部位或做出挑逗姿势的大尺度照片,有的发言内容字眼暧昧。

  这次支付宝“圈子”引发的争议,是一个伦理问题。“圈子”的用意很明显,用靓照为诱饵,撬动社交生态,同时也进一步激活信贷业务。就商业逻辑而言,追求业绩本无错,但丧失伦理标准却兹事体大。仅从只有女白领、女大学生才能发照的产品设计就不难看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平台装一脸无辜状是说不过去的。

  平台在赚钱的同时,也意味着责任。近来,由于医疗事件的牵涉,百度竞价排名广招诟病。美誉度折损、品牌形象掉价的教训,值得各商家平台汲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互联网市场离不开规范和秩序。支付宝社交圈在本质上仍是网络范畴,具有明显公共属性。我国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对包括社交圈在内的网络管理有着严格的约束。在公共网络空间发布含有色情内容的言词或图片,已经触碰了法律的红线。

  自2013年以来,各主管部门推进了一系列规范互联网发展的专项行动,如“扫黄打非?净网2014”专项行动、“剑网2014”专项行动等。主管部门一系列的行动,为我国互联网环境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以牟利为目的,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的,依照最高法、最高检相关司法解释,根据刑法第三百六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应以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定罪处罚。

  低俗信息的传播对社会危害极大。必须加大其生产与传播的成本,才能强化对黄色、低俗信息生产传播的制约效果。对传播低俗信息进行民事、行政与刑事等多层面的规制,十分必要。强化各平台的守法意识,对网络垃圾的生产与传播者,追加适度的社会压力,有利于防范与规制网络低俗行为。实行“网络污染连坐”,更有利于净化网络环境,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支付宝已拥有庞大的用户资源,正因为它过于强大,社会对它才有更高的期待。因此,它更有义务肩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支付宝平台拓展空间需要不断创新,但更需要扎稳底线的马步,把开发新功能与应负社会之责同时扛在肩上,才能步稳行远。

  彭蕾在内网的回应中要求支付宝团队必须努力不断完善自己,所有有打擦边球嫌疑的“圈子”立刻解散,恶意发布突破底线图片的用户永久封号并永久不能注册,并表示团队内部要讨论整顿。此话虽有点马后炮,如果真正吸取教训,一绝恶俗,仍值得赞许。(南方网张全林)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坚守保护儿童权利底线    2016年11月07日
  • ·上海制造业如何守住25%底线    2016年08月16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