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强身健体要补四门课

2016年11月30日 07:26   来源:红网   丁慎毅

  11月19日,武汉大学一名大四学生在进行体质测试过程中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离世。这是国内最新一起学生参加体质测试时发生的悲剧。事情发生后,结合近几年时常发生的学生体测猝死事件,围绕学生体质测试的安全保障、意外防范的问题再次引发诸多讨论。(11月28日《中国青年报》)

  2015年《中国大学生健康与生活行为调查报告研究》显示,65.68%的中国大学生“感到运动不足”,7.57%的大学生不吃早餐,15.44%的大学生不懂得饮食要荤素搭配。这些都为大学生体质健康埋下了隐患,如果再加上其他的身体偶发状况,体测猝死就可能是难以避免的事件。把时间往前推:11月4日,重庆邮电一名大一男生在体育课体测期间突发晕倒,送往医院后医治无效死亡;2015年12月7日,武昌某学院大一男生参加体能测试千米跑,快到终点时突然倒地,送医院抢救无效身亡;2015年10月24日,南京一名大三男生在体育测试跑1000米时,猝然倒地昏迷,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2014年,一名宁波的大二学生在长跑测试中,突然猝死;2013年湖北一大二学生,在进行1600米测试时,突然晕厥甚至呼吸暂停险些猝死,最后通过抢救挽回了生命;2012年上海一名大三学生,在测试1000米时突然晕倒,急救无效后死亡……

  当大学生体测猝死成了高校的一个普遍现象时,就有必要对大学生强体健身进行制度化反思。

  教育部发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设置统一的必测项目,中学生和大学生必须测长跑,初中以上男生必测引体向上。测试成绩要与毕业证挂钩。应该说,教育部的初衷是好的,就是以此倒逼大学生自觉锻炼身体。但是,对于大学生体测,强制不如疏导。这就需要反思各种制度化规定,通过对大学生强身健体规划的细化和创新,补上四门课,才能打造大学生健康的体魄。

  首先,大学生体质健康要补上健康知识教育这一课。

  大学生普遍缺乏健康知识是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隐形杀手”。掌握健康知识是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第一步,只有掌握了这方面知识,不愿运动的人才会知道运动的好处,才能促使他们去运动;喜欢运动的人才能更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项目。在美国,健康知识被公认为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教授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与如何进行体育运动。但我国早期健康教育形势不容乐观。健康教育课也应该与时俱进,不应仅停留在原有的理论知识的灌输上,应根据个别学生身上新出现的不良生活方式对其加以教育和辅导,这样学生才会感兴趣。比如,现在不少学生长时间坐着学习、用电脑,如果老师能针对这一现象开一堂关于颈椎、腰椎疾病预防的健康知识课,学生们一定会从中受益。

  其次,大学生体质健康要补上大学前这一课。

  一些大学生身体素质差,并不是上了大学后才出现的,而是从小就缺乏相应的健康生活方式和体育锻炼。尽管教育部对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有要求,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在学生课业负担还不能完全得以减轻的背景下,体育锻炼常常被有意无意地忽视,更有家长用保健品代替孩子的锻炼。长期积累的身体隐患,到了大学一下子放松下来,难免不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所以,除了教育部门抓好体育课外,家长更要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督促孩子加强身体锻炼。

  第三,大学生体质健康要补上“光荣”这一课。

  在一些国家,一个人有好的身体素质往往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羡慕,甚至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在我们国家,健康的体魄也开始受到社会的青睐。在学校,团组织、学生会不妨把体育明星请进校园,通过明星与学生的互动,让大学生认识到,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是一种荣耀,是一种光环,是一种骄傲,由此让他们逐渐热爱上体育运动;大学生走出校门后,用人单位要在招聘中对有体育特长的大学生多看一眼,这不管对企业员工素质,还是建设企业文化,都是百利而无一弊的。

  第四,从眼前来说,大学生体测还要补上体检这一课。

  在国外,重大运动前先体检已成常识。例如,在美国巴克内尔大学官网上发布的《伤害预防指南》里,对运动前先体检有着明确的规定:“在参加一项锻炼课程之前,巴克内尔大学娱乐活动服务中心建议你先和医生会面做一次彻底的身体检查。”除了体检,做好预案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据调查,目前国内仅20%的高校出台了长跑猝死风险防范预案。长跑测试时有校医跟随参与的高校也仅为20%左右,对体育教师与工作人员进行过心肺复苏培训的高校更少,只有10%左右。建立完善的体测前先体检的机制,培养专业的预防体测猝死的医疗队伍,应该成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