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数名网络主播来到四川凉山地区的贫困山村做假慈善直播。他们录制给村民发钱的视频,直播完成后,就将钱全部收回,只给村民发放毛巾肥皂等洗漱用品作为“辛苦费”。近日,有关网络直播平台发布了最新进展,宣布对利用直播进行假慈善的主播进行永久封号处理,将在大凉山做公益的21个账号予以封禁。(11月20日人民网)
网络直播是以视频、音频、图文等形式向公众持续发布实时信息的活动。这种信息传播方式,因为主播与访问者互动性极强,加之有打赏的刺激,某些主播在利益的驱动下,为了吸粉、刷礼物赚钱玩搏出位,通过粗俗语言进行情绪宣泄,甚至不乏性挑逗、性暗示,这不仅有违文明道德,拉低了网络文化格调和品位,也扰乱社会秩序,突破了法律底线,依法整治网络直播势在必行。四川凉山这起假借慈善活动,以摆拍、作秀来吸引粉丝关注并牟取不当利益,损害了当地群众对慈善公益的信任,并涉嫌诈骗,有关部门对涉事主播进行永久封号处理,可谓正义之举,具有多重警示。
网络直播不应成为带病的业态。此次涉及假慈善的男主播,在直播视频中直言不讳地声称,打着公益的旗号搞直播月收入高达六位数,“网红”通过粉丝打赏可以赚这么多钱,实属不正常。但这种不正常也有其因。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病态追星态势下的逐利。据相关报道,某女明星入驻一直播网站,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大玩寻“男神”游戏,引无数网友关注,两小时直播共600万人同时在线互动,各种打赏刷屏,参与各方大赚。网络直播看似是娱乐,实则是一种文化传播,但明星们引导下的直播,却导向了合伙刺激牟利。这种病态直播突破了底线,应当依法予以遏制。
制度严管让网络直播回归正道。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日前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旨在促进互联网直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成长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规定》的出台给规范互联网直播服务划定了底线,这条底线是法律底线,要求提供互联网直播服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这条底线是文明道德底线,要求网络直播服务要坚持正确导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只有守住这些底线,才能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成长营造一个健康有序、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只有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积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才能从源头上堵塞住恶俗直播的漏洞,确保网络直播不能偏离航向。
规范网络直播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以假慈善的直播案件为例,不仅要对涉事主播永久封号,有关部门要以此为反面教材,举一反三,多方发力共同出手给虚火旺盛的网络直播降降火,这样才有助于把互联网直播服务打造成一个健康发展的产业,让直播之路能够走得更宽更远,拥有健康的未来。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