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网约车司机刷单骗补其罪有三

2016年11月16日 07:18   来源:红网   山居闲人

  警方例行检查时,发现杨某某随车携带十余部手机,怀疑其盗窃犯罪。调查后,警方发现杨某某作为网约车司机,竟刷单骗取高额补贴款。近日杨某某因涉嫌诈骗罪,被北京大兴检察院提起公诉。(11月15日人民网)

  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可杨某某作为网约车司机,不思如何充分利用现有平台,好好服务顾客,用诚实守信去赚钱;却打起了网约车平台的主意,用刷单来骗取高额补贴,是小人之心、骗子行为。最终成为阶下囚,从而落得个“鸡飞蛋打”,也是天理所在,理所应当。这在笔者看来,杨某某用刷单骗补的行为,其“罪”有三:

  一是损害了网约车平台的利益。网约车平台为了自身的发展和长远利益,开办之初根据网约车司机接单量向其发放高额补贴,其实质是为了提高知名度,与做广告性质无异。而杨某某利用平台监管漏洞,采取“周伯通”式的做法,自家约车自家接活,打车费用则左口袋出、右口袋进。这让网约车平台付出了高额补贴,却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与目的,其利益白白受损。

  二是造成了严重公共资源浪费。我国现有公共资源异常紧张,一是石油需要大量进口,用以填补国内能源空缺;二是道路交通设施不足,城市特别是像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堵车现象严重。杨某某无事开着空车在城市道路中来回穿行,不仅会造成严重的能源浪费,也无形中增加了道路拥堵机率,是典型的无事生非。

  三是造成了不应有的环境污染。每当冬季来临,大多数北方城市都难免受到雾霾围城的困扰,既让城市管理者伤神,又给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据相关资料显示,机动车所排放的尾气,是造成雾霾的主要罪魁之一。杨某某有事没事开着车在城中瞎转悠,向空气中排放大量机动车尾气,无端增加了空气中有害气体含量,加重了城市雾霾的形成。

  总之,杨某某的行为是故意损人利己,虽所涉金额并不算太大,但性质十分恶劣;以涉嫌诈骗罪被提起公诉,是罪有应得、咎由自取。笔者还希望法院在量刑时,能够将杨某某无端造成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等因素加入其中。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