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预测,2016年我国将产生300亿个快递包裹,到2018年将达500亿个包裹。与此同时,快递包装回收情况却不乐观。目前,快递纸箱回收率不到20%,大部分包装物被送进垃圾场填埋,循环利用率不高,给环境带来很大负担。(11月14日《人民日报》)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全国主要电商企业快递订单量已达3.5亿。在快递坐上高铁的时代,愈来愈多的快递包装却无处安放,降解费时,焚烧污染。
有需求才会有市场,一边是“胶带缠得越多,泡沫塑料放得越多,东西不磕碰给好评”,一边是“快递小哥经常将快递扔来扔去,包装上必须舍得花钱”,快递包装之于消费者和商家,存在“非包不可、必须多包”的必要性。
于是,很普通的一瓶化妆品,要经过放入气泡袋、裹上报纸、填入气泡枕、装入包装箱、再缠上好几圈胶带等几道程序之后,才能最终送到快递站。这样的五花大绑,既让人觉着厌烦,也让人反思“有多少快递包装可以重来”。
目前,常见处理快递包装的方式无外乎三种:回收、焚烧、降解。其中,快递用纸盒回收较为方便,但也因回收价格不高导致循环利用率较低,常被当做一般垃圾处理。而透明胶带、空气囊、塑料袋等在内的包装物,其主要原料为聚氯乙烯,这一物质埋在土里,需要上百年才能降解,如果焚烧,则会产生大量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
据统计,2015年全国快递业使用30多亿条编织袋,99.22亿个包装箱,169.85亿米胶带,其总长度可绕地球赤道425圈。而目前,我国快递纸箱回收率却不到20%。其中纸箱与胶带分离回收成本较高,难度大,而用全生物降解快递袋,每个单价至少上涨0.5元。一边是蒸蒸日上的网购市场,一边是冷冷清清的包装回收利用市场,冰火两重天,也折射出包装利用的尴尬现状。
早在今年8月,国家邮政局便出台了《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快递包装要在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方面取得明显效果。在实际操作中,建议快递企业使用易于回收的包装物,提高电子运单使用率,进一步减少编织袋和胶带的使用量。此外,《方案》提出,到2020年基本淘汰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包装物料、基本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
实际上,为推进快递包装绿色化,许多电商平台也在想方设法为包装“减负”。顺丰速递自2014年起,将满版印刷改为无底纹印刷,减少油墨用量约70%;将包装胶带厚度从0.07毫米改为0.06毫米,每年可节约材料重量约为1709吨;唯品会与“一撕得”公司全面合作,使用该公司包装箱,该纸箱不用透明胶带封缠,减少了胶带污染,且能做到99%可降解。
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人的环保、几家企业的环保都不是真正的环保。应该正视这样一个现实:出于成本考虑,环保材料尚未在快递公司、商家中得到全面普及;而作为消费者,则仍持有“包装少不安全”等之类的顾虑。对比2008年国家全面推行的“限塑令”,虽历经8年,但效果也并不明显,“限塑”演变成“卖塑”,仍有不少的“白色垃圾”污染着环境。
事实上,在提高快递包装利用率,降低污染的问题上,除了固有垃圾合理分类处理之外,更需政府部门、相关企业、消费者多方形成合力。对政府而言,要出台相关法规,明确各方责任,指导企业回收利用、循环处理,对采用环保材料的企业提供适当财政补贴;对企业来说,既要提高自身电子运单及环保包装使用率,又要注意与其他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在降低成本基础上,实现环保升级;而消费者来说,也应扭转观念,更大程度上提高环保意识,一方面对包装进行回收处理;另一方面,在网购中,尽量少提甚至不提对包装加厚等要求。
文/杨喜喜(重庆大学)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