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锁行业需要上一把“安全锁”

2016年11月15日 10:50   来源:光明网   杨朝清

  河南郑州市民小赵因为粗心大意,三次忘带家门钥匙的她,都无奈“享受”了开锁公司的上门开锁服务。 “每次我打个电话,师傅带着工具就来了,交钱、开锁、走人,没有一个师傅仔细核实过我是不是业主。” “新房没装修没入住,却被人换了锁芯”“到底有没有备案,老百姓不知如何查”……(11月14日《大河报》)

  开锁行业乱象丛生,引发不少市民的安全焦虑,“给钱就开锁”无疑触碰了公众关于财产安全的敏感神经。按照正规的开锁流程,客户需要填写开锁申请表,审核信息也很严格,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规则沦为“稻草人”。一些客户为了贪图方便不愿意在开锁前登记验证,开锁商家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自然也愿意“给钱就开锁”。

  开锁行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给钱就开锁”在本质上就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商家与商家之间反复利益博弈的结果。不论是“胆子越大,挣钱越多”的投机心理,还是“别人都如此”的从众心态,抑或 “别人都这样做,我不这样做会吃亏”的“囚徒困境”,“给钱就开锁”遭遇了某种意义上的“破窗效应”,失范感染已经成为一种见怪不怪的常态。

  “给钱就开锁”收益不错,违规成本却偏低,为失范行为找到了足够的生存空间。由于我国目前针对开锁行业监管没有具有强制效力的法律,现有的社会规范更多的只是一种价值理性上的倡导;开锁业务操作规范处于法律的边缘地带乃至空白地带,很多时候只能依靠行业自律,指望商家自己给自己戴上“紧箍咒”,无异于隔靴挠痒。

  开锁行业事关公众切身利益,不能任其野蛮生长。在市场需求越来越旺盛的今天,开锁行业也应被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不论是推进“锁具修理工”的职业资格认定,还是通过行业协会加强行业内部治理,抑或消费者用脚投票选择那些有资质、靠谱的商家,当开锁前登记认证得到更多的价值认同,“给钱就开锁”才会越来越少。(杨朝清)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