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令”怎么让家长陷入焦虑?(图)

2016年11月07日 15:23   来源:东方网   张维

  喊了多年“累、累、累”之后,各地针对中小学生的“减负令”纷纷出台。下课早了、作业少了,考试的方式也变了,可孩子、家长仍是“累、累、累”。焦虑,成了形容当下家长心态最常见的一个词。(11月7日《人民日报》)

  尽管素质教育喊了多少年,但随着社会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依然还是根深蒂固。

  从胎教开始,孩子始终都要超前学习,接受与其年龄不相符的知识。既然有需求,就不怕没市场。于是,各种兴趣班、提高班、辅导班也就孕育而生。孩子每天两点一线,家庭、学校和赶在各种辅导班的路上。来匆匆,去也匆匆。即便寒暑假也捞不着休息,每天学习学到夜深人静,身体疲惫不堪。长此以往,繁重的课业负担,让孩子压力山大,许多孩子还因此在心理和精神上产生崩溃感,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诸多不利。

  曾有小学生这样说道:要是将我变成一头猪多好啊!因为猪每天不用干活,还能睡懒觉。可见,应试教育不仅让孩子成为催熟的“果子”,而且对孩子快乐身体和身心健康等,都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按说,各地纷纷出台“减负令”,孩子和家长本应该感到高兴才是,怎么又陷入焦虑呢?笔者认为,孩子和家长陷入焦虑原因有二:一是学校对孩子放松,家长可不愿让孩子浪费时间,无所事事。老师不布置作业,学校不安排课时。家长只好另辟蹊径为孩子报名上辅导班、提高班和兴趣班。总之,不能让孩子闲着,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二是学校在落实减负令的同时,对学生素质教育也没有统一安排好。上面一纸“减负令”,下面说放羊就放羊,让孩子和家长一时感到无所适从,措手不及。

  笔者认为,在中小学实施“减负令”,就是要减去那些不必要的、且又繁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一个自由支配的时间,把一部分精力分配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培养其兴趣和爱好,进一步拓展思维空间。

  作为学校,就应该以班级为单位,有组织有秩序地在学生中开展一些有益于身心和身体健康的文体活动。比如:玩游戏、做操、打球、画画、写作、书法等,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放松心情,自娱自乐。在开展这些寓教于乐活动同时,也能进一步增强同学之间的团队精神。因此说,学校还得安排好,落实上面“减负令”的后续工作,而不是放任不管。学校只有科学合理安排好,学生从应试教育过度到素质教育中来,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孩子和家长的焦虑,让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