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双11”高铁快运带来新期待

2016年11月07日 09:21   来源:北京晨报   李溢春

  “双11”,近年来异军逆袭的电商、网购,不仅因为其改变了众多人购物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模式,同时更以其爆炸式带来的市场裂变效应,几乎一夜之间没来由地就成为了全民乃至全球几乎人人皆知的购物狂欢,成为特有的中国式新型节日。

  以亿为单位的成交量,下单量、快递量和流动量,还有井喷式的超乎所有人预测和预判的增长量。面对如此海量、差异的需求和体验,面对如此诱人的巨大市场,面对这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没有心动、无动于衷,不仅仅是OUT了的代名词,甚至可能因此而沦落为这个时代的另类和奇葩。

  不管是不是,当初的那些刷屏不止,让老公们心惊肉跳的“败家娘们”成就了当下电商、网购的辉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以电商、网购为平台抑或为手段的全新模式,正在重塑和打造我们对于传统交通运输方式和物流模式的认识与定位。

  “铁老大”强势回归,高铁快运袭来!当今年硝烟弥漫的“双11”即将拉开大幕之际,铁路进军电商、网购物流快递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给各方摩拳擦掌的“双11”再次投下一枚“震撼弹”。高铁快运、电商班列,其未来发展、手段方式抑或价格服务,这些一切在目前尚在推进,且未经过市场洗礼的新产品、新举措,最终的情况和结果,是昙花一现还是一个新业态的良好开端,这个不好说、谁也说不准。但是,无疑高铁线路的快速拓展,两万公里的高铁线路,正在加速和转变的中国铁路市场理念和改革步伐,为此提供了足以让百姓满满的期待和美好的预期。

  利用现有资源,充分发挥高铁成网的巨大优势,体现高铁列车绿色环保、安全快捷与时代发展的最大契合,特别是在极端天气下,诸如风雪雾霾等对于物流交通秩序的干扰,缓解和消除快捷下单后,“快件”不快的漫长等待。也许,高铁快运的强势介入,将彻底改变我们对于电商、网购物流体验和速度的吐槽和抱怨。

  高铁快运来,千里一日达。刷屏的“双11”,也许带来的惊喜才刚刚开始!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双11”产品事后查不如提前防    2016年11月04日
  • ·双11须告别“刷”存在感时代    2016年11月04日
  • ·“双十一” 想说爱你容易吗?    2016年11月02日
  • ·电商打假 任重道远    2016年10月26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