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双十一”悄然而至,消费者为涌来低价潮狂欢而雀跃。“剁手党”打鸡血熬夜秒杀刷卡,新一轮的网购厮杀大幕又要拉开。抚今思昔,感概万千;此时此刻,心潮澎湃:“双十一”想说爱你真不容易。
天猫、京东、苏宁、亚马逊、当当、1号店等电商平台,早在一个月前就做好准备,纷纷在电视、网络、报纸、广播等各大媒体平台滚动播出自家广告,为销售活动大打促销牌,为争得更多客户群使出浑身解数,在各路广告狂轰滥炸下,消费者选择谁?不论选择谁,买得放心、买得舒心、买得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每年“双十一”期间,电商的主要促销手段是大幅打折、低价特卖,通过超低价格来吸引消费者光顾,经过多年的电商促销大战,很多网购买家下意识地认为,“双十一”就是一个低价狂欢节,标明了低价、特低价、全年最低价的商品是最优惠的价格。
没有料到的是,一部分经营者会存在“先提价、后打折”、“以无库存为由不予销售”、“单方面变更甚至撤销促销”等问题,部分品牌商会先提高商品售价,然后参与促销活动,致使折后价格实际上是原销售价格,甚至高于原销售价格,令不少消费者纷纷中招,只能大呼上当受骗。
同时,还有打着“特价”旗号的商品,成为商家吸引客流、带动店铺内其他商品销量的促销手段。消费者往往为了这些“特价”商品并为了包邮而“凑单”购买不必要的商品。可这些“特价”商品往往最后都不能到达消费者手里,商家随便就以“缺货”、“备货不足”等理由不发货,将消费者打发。此外,还有以假充真、以新换旧等欺骗手段。
目前,网络上制假售假的现象十分严重,网店假名牌满天飞。部分店家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在活动期间以极低的价格出售商品,消费者以为自己占了便宜,实则却是花钱买了假货或高仿货。
还有一些电商存在着不公平格式条款和不合理附加要求等问题,加重消费者责任,在消费者下订单并支付成功后,网站以恶意消费为理由,未与消费者协商,单方取消订单;还有的商品网站显示有货,但消费者下单后,网站称工作失误或货源不足自行取消订单。
另外关于电商销售数据造假,为了拼销量而刷信用、刷流量,甚至修改后台数据等,从而给外界一种火爆的错觉。网店由于投资小、门槛低,以致出现了鱼龙混杂的现象。在激烈的价格战之下,不少网店销售假冒或者不合格商品。
由于是网购,消费者只能通过文字、图片资料、信用数据、评价消息等来选择商品,使得其更容易上当受骗。显然,虚假促销、编造虚假数据,已经成为电商行业的流行弊病,不仅破坏了自身形象,损害到消费者的利益,也阻碍了整个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往年“双十一”打折季期间,送货不及时,不能在承诺或与消费者约定的时间送到;送货上门后,为了赶时间,快递员拒绝消费者验看商品;消费者退货或订单被取消后,迟迟不退还货款;网站不开具销售发票,拒绝协助购买节能补贴产品的消费者领取补贴;对于三包期内商品,不履行三包义务;购买商品后,不能及时兑现促销返券等等状况层出不穷。各种花样翻新的不公平条款、虚假数据等都伤了网络买家的心。
是否是正规渠道购买商品就不会被骗?这可不一定,有网络卖家会以“订单有误”等理由将买家诱拐使用其他通讯工具,然后在发送一个全新的链接,诱骗其输入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等私密信息,一旦输入,这些信息就流入了不法分子手中,达到其盗刷银行卡的目的。
消费者在收到此类电话或短信时,应直接回拨官方号码核实,不要轻易登录对方提供的网址,更不要轻易输入各类密码、账号等个人敏感信息。骗子会在各淘宝商家的交易记录里寻找用手机号注册的买家,随后冒充客服人员诱骗消费者登录“钓鱼网站”,获取消费者的银行卡信息,再骗取消费者的短信验证码完成交易。
此外,扫描二维码、透露动态码也可能遭骗。二维码极有可能是能偷盗网银的病毒,一经扫描,买家支付宝、余额宝中的钱就都会被转走。而网购后,骗子卖家会要求买家提供网银动态密码,在获得“动态密码”后将钱转至自家账户。所以,动态密码千万不能随意透露。
如何防范消费欺诈、不掉入网购“温柔陷阱”?希望有关部门要郑重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按照实际需要和经济状况谨慎购物,理性消费,避免冲动购物,审慎选择网购商家。
千万不要轻信不明短信提示或陌生来电,在网络交易和付款充值时警惕任何不安全的链接,不要轻易尝试点击卖家通过MSN、QQ或E-mail等方式提供的交易链接或者图片等,不要轻易支付第三方给的非所需商品的链接,防止电脑被木马软件操控。
在消费时,消费者最好选择信誉度高的网站,注意货比三家,谨防陷入商家“先提价后打折”陷阱;注意保留交易信息、聊天记录和购货凭证。收货后要及时验货,发现问题后及时退换货。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