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上的觉醒比销售数据更可怕。当农村下至五六岁的孩子,上至七八十岁的老奶奶,都把网上购物看成生活中的一部分时,网购开始进入全民狂欢的时代。
曾经支撑农村市场经济的集市日趋没落,个体商户及中小商超叫苦不迭,他们共同的敌人是电商。即使那些喜欢买便宜货的农村消费者,光顾门店的次数也越来越少。如果家中有十六七岁的孩子,那么,非急用的商品多数会选择网上购物。这些未来消费的主力军,在网上购物或手机移动端购物的娴熟程度超出想象。
这是农村电商的现状之一。手机和互联网已成为农村的必备消费品,即使那些上了年纪不会使用手机或网上购物的老人,也不会影响他们对网购的关注,因为他们的子孙是网购的积极主张派。
老奶奶们经常在一起谈论的是,某件衣服是女儿在网上买的,或者隔壁邻居的儿子结婚,在网上买了电视还有床上用品。这样的事情多了起来,老年人就有了越来越多的网购谈资。
他们一度担心有假货,甚至有人认为网购就是骗人的,但这种担心总被一浪高过一浪的网购热潮淹没。以至于,每每有邻居购买了价格低廉但质量略差的产品,他们都会自我解嘲说,“反正价格便宜,假货也值得了,省得去县城买。”
这种宽容之心培养起来的网购习惯,让农村消费者对网购的不满大多只发泄在口头上,而热情却依然不减。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超过3100亿元人民币,其中,实物型网络零售额超过2000亿元,服务型即非实物商品的网络服务零售额也超过了1100亿元。
其实,真正刺激农村网购市场兴起的不是电商本身,而是电商下乡催生的遍布乡镇的物流网点、以零售连锁形式下乡布局的实体店以及农产品反哺城市为农民带来的实质利好。
“看得清,摸得到”,这是农村电商未来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农村消费者希望能看到实物,即使在网上下单,看到实物后心理接受程度会更高。
除了方便快捷的送货上门,高效快速的比价系统,也让很多农民学会了寻找性价比更高的商品。农村市场对价格敏感度很高,货比三家之后,会进一步点燃他们对网购的消费意愿。
双十一已经成为电商的一张名片,而农村市场对双十一的认知度也越来越高,但双十一在农村市场的痛点还未达到新的高度。曾经有一位村支书问我,为什么阿里巴巴不设立“农村电商庙会”?如果农民购买苏宁金融或京东金融产品,会有什么风险,收益是多少?
我的回复让这位村支书似懂非懂,但我分明在他的眼中看到了对电商的渴望。时至今日,电商下乡应该往纵深发展,如果还停留在简单的商品层面,则是对农村电商最浅层次的理解。电商下乡应该做透、做深、做精,真正打通城市到农村电商生态链的最后一公里。从理财到保险,从有机食蔬众筹到养老众筹、从文化旅游到大数据等,这正是农村市场急于打开的缺口。
中国有城市与农村二元结构之别,这导致几十年来农村和城市资源的不均衡和不匹配,经济发展出现较大落差。但电商下乡决不能出现类似的二元结构,否则会严重制约农村电商的发展。
做到这一步,或许距离农村网购市场的井喷就只有几米之遥。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蓝科技网站创始人)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