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激励政策 破解社工瓶颈

2016年11月04日 08:23   来源:广州日报   汪慧君

  社工重大利好:民政部、中央综治办、教育部等12部门日前联合出台文件,提出一系列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的政策措施,以破解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岗位不明确不规范、职业发展空间不畅通、薪酬待遇水平较低、职业地位不高等瓶颈问题。

  这份《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合理确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待遇,畅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晋升空间,加大表彰力度。社工人才不但能够在入户等方面享受优待,甚至还有进入基层领导班子、获得优先提拔的机会。相较于2011年十八部委联合出台的支持社工人才发展的文件,《意见》显然更全面,照顾到了社工发展出现问题的方方面面,也更有针对性和激励作用。

  社工在社会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但人才流失状况也越来越让人揪心。社工深入到社会基层肌理,既提供专业的服务,也有充满人文关怀的照料护理性服务。就拿蓬勃发展中的广州社工来说,“全科”社工、“专科”社工加上志愿者、义工,共同编织成一个健全而充满生命力的社工“广州模式”。但是,即使是在政府每年不断加大投入用于购买社工服务和全社会乐善好施的环境之下,广州社工每年的流失率仍然高达近25%,更别提其他经济和文化环境不如广州的城市了。社工类专业大学毕业生“一毕业就转行”的情况也很普遍,据说江西省的社工大学生转行率就高达七成,成都高达八成。

  各地社工人才流失的原因有很多,但归结下来,说得最多的还是待遇解决不好、工作认同感低、晋升空间有限等几个问题。12部门的《意见》显然是要对症下药,着重解决这些广大社工人员最关心、最迫切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不过,在选对了“药”之后,如何“下”,却还得基层部分进行具体操作。显然,如何保证好政策不变样,是社会关心的下一个问题。

  就拿薪酬问题来说,除了少数足够幸运进入体制的社工人员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之外,大部分社工的待遇,依然牵系于地方政府对社工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社工“值多少钱”?这无异于问:促进社会和谐、舒缓社会矛盾、提高社会幸福感,这些值多少钱?基层政府能否有足够长远的眼光和评判能力,为这些看不见而老百姓感同身受的政绩花钱?这也牵涉到另一个问题:基层政府如何把握好社工?根据《意见》,政府应该充分尊重社工专业性,细化社工工作,为社工工作开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如果行政力量渗透并完全主导社工工作,那与政府包揽并无二致。显然这并不是《意见》所推崇的,也不是社工所乐见的。各地政府如何学好、用好《意见》,如何展开下一步的工作安排?且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