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逾九成上市公司吃“补药” 政府应谨防过度补助

2016年11月02日 07:29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安 宁

  随着三季报结束,一份上市公司“喝补药”的名单也浮出水面。统计显示,前三季度A股有2752家上市公司拿到政府补助款,总计714.98亿元,占2955家上市公司比重93%。其中,有114家上市公司收到的政府补助款超过1亿元,而收到1000万元-1亿元政府补助款的上市公司有922家。而2015年同期,上市公司收到的政府补助款总计为638.11亿元,同比增加了76.87亿元。

  对此,笔者担心,本应是“辅食”的政府补助已经成为某些上市公司的“主食”,这种过度的“进补”对上市公司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在A股市场,政府补助作为特殊供给,对一些需要扶持的高新技术行业以及符合经济结构转型方向的产业发放补助无可厚非;企业借力政策红利增强主业提高效益也算正途。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数据统计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公司业绩与政府补助息息相关,部分上市公司收到的政府补助远大于其主营业务产生的净利润,有的前者甚至是后者的上千倍,有的上市公司干脆就依靠政府补助盈利,特别是对已经“披星戴帽”的ST公司来说,政府补助可谓雪中送炭,甚至可以让ST公司扭亏为盈,顺利保壳。

  此外,还有不少僵尸企业连年借助政府补贴苟延残喘。当前清理僵尸企业、化解产能过剩的任务明确,但很多地方政府无依据的补贴,阻碍了这些产业清理的过程,妨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

  因此,笔者认为,政府补助应用对地方,将补贴用于那些真正需要的企业。同时,也要增强补贴发放的透明度,不要让政府补贴成为一笔糊涂账。与此同时,企业要认识到自己“造血”的重要性,“输血”带来的效果只会让企业陷入亏损—补贴—盈利—亏损的恶性循环当中。只有企业实现了自我优化升级,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并日益壮大。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上市公司违规不能由投资者买单    2016年09月23日
  • ·上市公司应学“傅园慧精神”    2016年08月12日
  • ·上市公司热衷理财属不务正业    2016年07月20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