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三季度以来,沪深股市在走势上虽然波澜不惊,但市场并非没有热点。比如,近几个月上市公司大股东迎来一波减持潮。继7月份产业资本减持440.1亿元后,9月份减持金额亦高达334亿元。除了产业资本的减持潮外,市场上亦掀起一股上市公司的举牌潮。
根据Choice数据统计,今年三季度,已经有20多家上市公司遭遇举牌,这亦是继去年年底之后,市场上再次出现上市公司的举牌潮。像恒大举牌万科、恒大举牌廊坊发展,以及阳光保险举牌伊利股份等,都是引发市场高度关注的案例。笔者以为,基于市场上频现举牌的现状,上市公司对于被举牌,亦应保持一份理性。
上市公司被举牌最引发关注的案例非宝能系举牌万科莫属。去年宝能系通过旗下的钜盛华与前海人寿不断增持万科股份,亦引起万科管理层的不满,王石甚至表示万科不欢迎民营企业做大股东。在王石的情怀与宝能系资本的碰撞中,宝能系挟巨资持续增持万科股份,并最终超越华润集团位列第一大股东,其持股比例也达到25.4%,足以对万科的经营决策产生较大的影响。
其实,在宝能系增持万科股份的过程中,姚振华曾声称欲做个财务投资者,但事实证明,宝能系并非只是做个财务投资者这么简单,而是欲做个“战略投资者”。并且,宝能系欲罢免万科所有的董事与监事也说明,宝能系志在长远,其意不在投资,而是欲控制万科这家公司。当然,宝能系最终能否如愿,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正是因为宝能系与万科管理层之间发生的股权争夺战,也警醒了其它上市公司。为了防范“门口野蛮人”,有数据显示,今年有超过600家上市公司对公司章程进行修订,其中还不乏跨越法律法规红线的现象出现。由此可见,万科股权争夺战的意义所在。
在防范“门口野蛮人”过程中,伊利股份给市场异常“紧张”的感觉。因阳光保险公告9月14日通过增持达到5%的举牌线,伊利股份于9月19日开始“紧急”停牌,以筹划非公开发行或重组事项。目前伊利股份第一大股东呼和浩特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为8.84%,加上以潘刚为代表的高管持股,比例亦不过16.84%,在以资金实力雄厚,扫货凶猛的保险资金面前,显得有点“微不足道”。因此,伊利股份停牌筹划重组,既有向阳光保险“展示”决心的意味,亦有防范“门口野蛮人”的考量。
但阳光保险声称是财务投资,支持伊利股份现有股权结构,不谋求第一大股东,阳光保险的声明亦显得诚意十足。即使如此,对于阳光保险,伊利股份采取应对措施其实亦无可厚非。
值得关注的是,并非举牌上市公司者都是“门口的野蛮人”。不错,通过举牌,市场上的“门口野蛮人”并不鲜见,像宝能系、恒大集团均可称为“门口的野蛮人”,但举牌只是作为财务投资者的同样不少。三季度20余家上市公司被举牌,而真正的“门口野蛮人”目前还只有恒大集团一家已经进行了诠释。
事实上,上市公司被举牌,除了真的存在“门口的野蛮人”外,背后的原因是各相同的。如有看中其壳价值的,有进行产业布局的,有看重业务与产品互补的,有看中上市公司市值较小的,背后进行财务投资的因素居多。
如金地集团原第一大股东为深圳福田投资,其持股只有7.82%,如此低的持股,也引起“门口野蛮人”的注意,后来富德生命人寿与安邦保险等纷纷举牌,其持股比例分别达到29.92%、20.49%,并成为金地集团的前两大股东。这些“门口野蛮人”的进入,实际上除了董事会席位以外,并没有改变上市公司什么,而且,董事会席位仍然以福田投资人马为主。也就是说,即使第一、第二大股东都易主了,但原第一大股东福田投资仍然“控制”着上市公司,两家保险公司虽然频频举牌,由于不参与上市公司经营决策,不控制上市公司董事会,因此并不能算真正意义上“门口野蛮人”,而是扮演着财务投资者的角色。
因此,上市公司被举牌,也要区别对待,并非所有的举牌者都是“门口的野蛮人”,像产业资本、民营资本的举牌,当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像恒大集团、宝能系等民营资本的举牌更要保持一份警惕,而像保险公司等金融资本的举牌,其或扮演财务投资者的角色居多。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