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似乎成了挂牌企业新风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6月30日,半年时间已有近600家挂牌企业发布购买理财产品或委托理财的公告,这一数字是去年全年的3倍。
融资,毫无疑问是企业上市最为直接的目的,也是改善融资环境、优化融资结构的重要手段。但是,上市取得的资金,到底应投向哪里,这似乎成了一个很难得到满意回答的问题。因为,无论是新三板挂牌企业还是主板上市企业,多数都存在资金募集到手后不知怎么用的问题。也就是说,募集和使用存在脱节。
事实上,按照企业上市时确定的资金募集目标以及做出的公开承诺,上市募集到的资金,都是有具体用途的,或发展主业,或并购项目,或技术研发,或采购设备,或补充流动资金,或投资新的项目。也就是说,资金没有明确的使用用途,证监会不可能同意其上市,更不可能批准其通过增发募集资金。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包括挂牌企业在内的上市企业,在资金到手后,真正能够按照规定用途使用的,比例却非常低。相当一部分企业把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大量购买理财产品的企业,竟然一半最近一年有过定向增发行为。
要知道,购买理财产品,就等于将从市场募集到的资金转化成金融资金、金融产品,进入到金融领域。而金融领域则利用这些资金,再次进行其他金融活动,使实体经济无法获得应有的资金支持,干扰了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反映到资本市场,从表面看直接融资的比重提高了,实质上,通过直接融资手段取得的资金,并没有顺利进入实体产业,而是通过其他渠道流到金融行业,导致间接融资的泡沫加大。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既然企业上市或者定向增发时,有明确的资金用途,为什么大批企业将从股市获得的资金用于理财呢?这跟监管失控有一定关系。
资金的使用缺乏监管,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募集资金被滥用、乱用、违规使用的现象了。购买理财产品只是一个方面,通过其他渠道流到上市公司体外的资金,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当股市红火时,银行资金大量进入股市,导致股市出现虚火,并为股市震荡带来隐患。当公司通过挂牌、上市进入股市,所募集到的资金,又通过购买理财产品等进入金融领域,使金融机构的资金出现虚增,上市公司运行效率下降。如此违反规律的操作方法,显然有违企业上市的真谛,也不利于资本市场平衡有序。
所以,面对上市公司、挂牌企业屡屡动用上市或增发获得的资金大量购买理财产品,管理层应高度重视与关注,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遏制这种现象的发生。从股市取得的资金,就必须按照承诺所确定的用途使用,而不能随意使用。否则,就应当追究相关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责任。不仅如此,还应当对上市募集资金被大量挪用的企业展开全面调查。一旦发现大规模转作他用的,就以欺诈上市进行立案。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