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往一处使,实现小康“大会师”

2016年11月01日 08:33   来源:解放日报   谢京辉

  当年,红军官兵互相扶持,才走完了长征路。今天,在脱贫攻坚战中,同样必须发扬团结合作、同舟共济的精神。只有全国上下劲往一处使,才能更好地落实“先富带动后富”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站在80年前红军长征最终会师地——宁夏固原西吉县将台堡,吹响了“全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新形势下,如何使长征精神焕发新的时代力量,助力全国人民在全面小康道路上实现“大会师”,是一个值得开掘的重要内容。

  打好脱贫攻坚战扫清最大“拦路虎”

  从老一辈革命家手中传来的接力棒,在今天已经演化成以脱贫奔小康为主攻目标之一的中国梦。贫困是影响我国5700万人实现中国梦的最大“拦路虎”。要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且又是深度贫困的人群中实现脱贫,没有必胜的理想信念,没有切实的应对举措,就很难完成这个攻坚任务。

  为贫苦大众翻身求解放,始终是我们党的理想信念,也是初心所在。当年,红军指战员正是凭着对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以超出常人的毅力,奇迹般地克服了困难和险境,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为什么二万五千里长征能够有这样伟大的影响呢?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充分地表现出她为了自己的理想而牺牲奋斗与坚持到底的精神。

  当贫困还存在时,这种精神更显可贵。现在,脱贫攻坚战已经打响,我们必须始终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迎着困难啃硬骨头、攻坚拔寨。丢失了这个根本,就会迷失方向、失去信心。

  理想信念塑造着我们的价值观。有了正确的价值观,才能齐心同行。现在的条件好过当年的百倍、千倍,但如果理想信念动摇、价值观扭曲了,不仅忘记了初心,甚至奉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私心教条,就难以实现全面脱贫的预定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打好脱贫攻坚战,事关5700万人的福祉,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如果在行动上离开团结合作的基础性保证,是无法完成全面脱贫任务的。

  遵义会议就充分体现了党内、军内团结的极端重要性。而那些破坏团结的举动,也会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例如,张国焘分裂党中央,造成红四方面军二次长征,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当年,红军官兵互相扶持,才走完了长征路。今天,在脱贫攻坚战中,同样必须发扬团结合作、同舟共济的精神。只有全国上下劲往一处使,才能更好地落实“先富带动后富”。

  牢固树立纪律观念“不乱为,也不能不作为”

  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是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总体步骤,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在这过程中,如果没有纪律观念是很难落实要求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红军能够成为铁军,就是靠了铁的纪律保证。

  1928年,毛泽东同志在桂东沙田向工农革命军部队颁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发展为人们熟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有了这个纪律底线的保障,我们党才能带领红军浴血奋战、一往无前,最终取得革命胜利。

  牢记纪律观念,才能赢得人民的理解和支持。长征途中,红军严守纪律,保证政令、军令畅通,最终才能保证战略转移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如期完成“脱贫”攻坚战任务,同样需要牢固树立纪律观念,不乱为也不能不作为。具体来看,打好脱贫攻坚战过程中,应当具备的纪律观念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坚持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组织基础;坚持政府主导,增强社会合力;坚持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坚持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各级组织必须自觉遵守,不能自行其是,另搞一套。

  二是全面落实。例如,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引导劳务输出脱贫,实施易地搬迁脱贫,着力加强教育脱贫,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以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服务体系,等等。各级组织不能挑肥拣瘦、局部推行,而必须实现全覆盖、精准化。

  三是积极作为。纪律观念既是对违纪的约束,也是对不作为的管束。在脱贫攻坚战中,各级组织、党员干部不能做旁观者,必须主动担当尽责,为国分忧、为群众解难,想方设法、主动进取。

  总之,让长征精神永放光芒,让困难群众全面脱贫,既是完成当年长征将士的美好心愿,又是新一代长征人的使命。脱贫是一个发展问题,需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予以解决,需要一系列的科学对策予以应对;脱贫是一场硬仗,需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必胜信心。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