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宜家发《告顾客书》:先购餐、后入座。这皆源于宜家餐厅中老年相亲族自泡茶水、外带餐食,几十个人围坐在一起交友相亲影响其正常营业。然而“先购餐,再入座”这一措施,并不能真的“挡住”中老年相亲群体,从媒体报道来看,餐厅在坐的很多中老年人手边都有面包,但他们并不品尝,而是“坚持“吃自己带的东西,面包则是摆给工作人员看的,以期在餐厅能和伙伴们多逗留多交流会。虽然这看起来有些蛮不讲理,倚老卖老,但也透出些许辛酸滋味。
社会转型期,人口结构发生着变化,人口流动性日益增大,尤其对中国而言,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随着子女的渐渐长大,父母和子女的距离日渐拉大,不论是心理还是客观的空间距离。总之,空巢的老年人日益增多是不争之实。而在此语境下,总体而言社会对老年人的情感关照显得捉襟见肘。在宜家内设的餐厅里,老人们有说有笑,一待就是大半天,甚至更久,这就说明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甚于物质关怀。
但很显然老人们的这种行为影响到了宜家正常的营业,也侵犯了其他人群的正当权益。尤其当下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老年人也是需要和社会互动的,所以这一弱势群体的各种需求总量就在不断增加,而这就更让他们在与社会的其他群体相处时,极易在利益上起了冲突后显得格格不入。
近年来老年代步车遍布大街小巷,车祸频发,交通乱像更是扰乱了社会治理,为世人诟病。然而代步车因其方便、清洁、价格便宜,尤其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因此代步车纵有千般不是,但仍为广大老年人群体所喜爱。甚至有些地方试图“严打”取缔代步车,但最后往往也是收效甚微。这也可看作是如何调节社会各方权益,尤其保障好中老年人权益这一难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不难看出,实际上老年人总体的活动空间是逼仄的,而青年人却活跃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尤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更是扮演了诸多角色。这突出反映了老年人在青年人主导的社会格局中,话语权缺失,正当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处于严重的弱势地位。过去跳广场舞的中老年人和社会其他群体发生的冲突无不是围绕“是否扰民”这一点展开的。但争来争去,跳的还是在跳,反感的还是在反感,各方利益在调和的过程中,始终没能找到一个平衡点,可见我们的社会治理依然处于低级阶段。
进入现代社会,人们的权利意识高涨,这对社会治理而言是进步但也是难题。老年人有老年人的需要,其他人群有其他人群的需要,但在一个老年人处于弱势地位的公共空间,给老年人提供足够多的公共服务,适当地对老年人群体的权益有政策倾斜,在当下道德评价体系紊乱,价值观又多元的文化背景下,这是社会治理必须也应该达成的共识。很显然我们做得还不够,一些政策的出台也不尽合理,甚至有时很少考虑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
否则稍有不当,公序良俗就容易异化为道德绑架。这在“公交让座”事件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年轻人工作压力大,身心俱疲也是现状,需要一定的空间,然而老年人的出行也是刚需,身体机能不如年轻人也是事实。如此老人被妖魔化,被指责倚老卖老,没有长者风范,也就不足为怪。
一切的冲突究竟怎样解决尚待观察,这需要社会一点一滴地摸索和不断地积累治理经验,是个长期的过程。但有一点,社会的进步,社会的治理最终必将是以争议为始,以各方达成共识为终的。
文/文翠芳(运城学院)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