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无孔不入,幼儿的世界也无法“幸免”。为了孩子,我们应该不断完善规范,强化监管,不断抓落实、抠细节,让违规、违和感十足的广告离孩子更远一点。
日前,南京市琅琊路小学的几名学生收到了一封不同寻常的回信。原来,孩子们曾寄出一封关于修改广告法的建议信,针对在儿童节目最精彩处频繁插播广告、部分广告内容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等问题,对广告法提出了修改意见。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首次以正式回函的方式,对小学生的立法建议予以回应。
广告除了推广、宣传作用外,还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价值导向、观念引导等作用。因此针对孩子的广告更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多考虑孩子的感受。在上述新闻中,几名小学生在切身感受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对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点赞。
当前,广告无处不在,孩子常年与广告亲密接触。但在内容上,有些广告明显“坑娃”,经不起专业推敲,甚至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比如不少广告宣称可替代早餐,自称“非油炸”,其中不乏虚假宣传,无益于儿童的膳食平衡和充足营养。还有不少儿童产品以护眼、无毒等为噱头,利用名人、动漫角色等做广告,对此相关法规也应做出更加严格的规定。
此外,还有现实中的“广告环境”。校园应该是相对“单纯”的一方净土,然而,近年来,不少商家开始瞄准校园。据媒体报道,有小学周边贴满了“人流”、暴力游戏等小广告,少儿不宜,尺度惊人,让家长汗颜。在个别地方,商业广告不但堂而皇之地进了校园,还登上试卷、进了教材,被学生们“围观”。对此,有老师说,当前命题越来越追求生活化,喜欢“就地取材”,因此试卷中“植入”广告属无心之举;然而现实中“试卷广告”“教材广告”等层出不穷,已不是个别案例,的确值得警醒和深思。
广告无孔不入,幼儿的世界也无法“幸免”。为了孩子,我们应该不断完善规范,强化监管,不断抓落实、抠细节,让违规、违和感十足的广告离孩子更远一点。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