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本雄二:中日间需要更多的“福原爱”

2016年09月09日 08:51   来源:环球时报   

  作为一名外交官,我与中文的联系开始于1969年进入日本外务省工作,当时我被分配研习中文。这之前,我虽然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很感兴趣,但从没学过中文。自那时起到2010年从外务省退休,我人生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参与日中关系。日中关系是我的毕生事业,许多中国朋友给予了很多帮助。我深深地认识到,日中关系不仅事关日中两国,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有重要影响。我坚信,如果日中能够携手合作,将对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力量,这也是两国的义务。

  了解“等身大”的对方,对中日来说非常重要

  我自认是比较了解中国的日本人。而作为一个熟悉日中两国的人,我却无法理解日中之间在一些层面为何会像现在这样相互敌视、仇恨?从理性思考的角度分析,两国不应该变成这样的局面。这说明,日中两国间需要理性的判断——也就是用长期、宽广的视野做战略性的判断。两国要想清楚,什么是本国真正的利益,如何把本国利益体现在日中关系上。

  同时,我们必须更加了解对方社会和国民的真实情况,也就是了解“等身大”的对方。无论哪个社会都有好人和坏人,有感性的人也有理性的人,有富人也有贫民。中国如此,日本的社会也一样,很复杂,人的价值观很多样。所以,如果把对方归为一个形象来批判,这必然会与事情的真相背道而驰。当前日中需要做的,是把更多的人介绍给对方社会,通过个人交往,了解“等身大”的对方。说到这里,我想起在不久前结束的里约奥运会上,许多中国观众支持日本乒乓球选手福原爱,看到网络上他们的留言,我非常感动。因为我看到了像朋友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支持。我坚信,日中间需要更多的“福原爱”。

  福原爱从小学4年级起,每年都有半年以上在中国学习乒乓球,17岁加入中国的乒乓球俱乐部。她在中国的经历绝非易事,但凭借勇于拼搏的韧性和顽强的精神克服了困难。尤其是听到她讲中文,十分流利,我深感惊讶。因为她讲的汉语,是从生活中学来的“活着”的中文。我本以为自己的英语是从书里学来的,而中文是从生活中学来的,但没她讲得好。这就是全身心投入到中国社会的优势。她可以和中国人有更多的交流,再加上谦逊的性格和可爱的外表,深受中国人的喜爱。说实话,福原爱的性格即使在不太愿意发表个人观点的日本,也属于谦逊。她代表了日本的一面,又把中国的情况介绍给日本,为中国人了解“等身大”的日本迈进了一大步。

  中日都不应该忘记“亚洲眼光”

  由此类推,通过一个人就能了解对方社会的一个侧面,那么我们需要更多的“福原爱”。反过来说,如果傅园慧曾在日本生活,在电视上用日语接受采访。即使她不说“洪荒之力”,她的个人魅力也会让日本人拍手喝彩。因为人们从她直率的语言中,感受到一个为了获得奖牌而努力的中国运动员的心声。这是一种十分自然的方式,能够生动地展示中国人是怎样的一群人;这不是抽象的描述,而能让日本人看到具体的中国人物像,这将增加日本社会对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的亲近感。通过一个一个的人物形象的积累,我们就能渐渐看清对方活着的社会。

  事实上还不只是这些。福原爱的故事让我想起了日中深度交流的历史往事。福原爱因为中国乒乓球是世界第一而去求学,还有很多中国教练活跃在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其他国家。里约奥运会指导中国女排的郎平教练,年轻时曾在“鬼大松”大松博文教练手下艰苦训练。大松将日本女排送上世界第一的宝座,曾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访问中国。直到今天,中国人依然流传着这样的话:“大松博文走了,但他的训练方法、技术指导、作风纪律被中国女排继承了下来。无论是快速多变的战术打法,还是女排精神中刻苦拼搏、永不言败的内涵,都经过了大松博文的创制、培育。”每当中国朋友跟我说起,我都能感受到我们内心中的感动。在体育世界里,人们产生了相互竞争又相互帮助的关系。

  几年前,当我听说足球教练冈田武史要加盟杭州绿城队时,我觉得有必要跟他详细介绍一下中国的情况。在他出发前,我们在东京见了一面。我跟他讲了很多中日之间的差异,在中国做事的难处,但他丝毫不在意。我问他,为什么要去中国执教,他说:“我收到许多国家的邀请,但我决定去中国。我的梦想是,未来能有一天,亚洲足球能战胜欧洲足球。中国足球不提高,我的梦想就不会实现。所以我要去中国,帮助中国足球强大起来。”今天,冈田武史仍在中国坚持他的信念。原来他是有“亚洲”的眼光。其实,我们很容易忘记了这个“亚洲”眼光,中日应该为了“亚洲”加强合作。(作者是日本日中关系学会会长、原日本驻华大使)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