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G20杭州观察】中国印记 世界闪耀

2016年09月08日 07:26   来源:光明日报   白雪蕾

  9月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落下帷幕。中国为全球经济治理开出的“中国药方”,不仅照亮了务实合作的前路,也在二十国集团发展进程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中国印记”。而在峰会的宏大主题之外,带有龙井茶香的丝绸雅扇,丝绸元素的席签、菜单、节目表,融入杭州景致与古诗意境的龙泉青瓷——这些具有创新融合形态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为各国贵宾留下了富有江南韵味的另一种“中国印记”,也向世界巧妙地展现了其背后的产业变革与发展理念。

  “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大到世界经济,小至企业发展,皆是如此。如今,各种互联网、物联网等高端服务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处在转型关键期的中国经济注入新活力。在科技新业态之外,丝绸等历史经典产业更是积极寻求新的市场切入点,致力于内容和材料的不断创新。不少企业积极拓展丝绸的使用领域,提高使用价值,挖掘时代元素,提升文化内涵,加速从产品制造向文化创造跨越。江南韵味的“中国印记”,照鉴的是一条充满活力的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之路,是一条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创新发展之路。

  在峰会期间,连同丝绸一同闪耀的还有杭州雅扇的代表——老字号“王星记”。据了解,该企业一直以“抓住国际机遇,让雅扇走出去”为理念,早在5年前就与国际时尚品牌玩起了跨界合作,不仅扩大了品牌影响力,更是奠定了自身坚实的竞争优势。融通则进,封闭则退。不独“王星记”,此次作为国礼赠送给世界各国政要的龙泉青瓷,也是开放聚合发展的极好例子。从之前几近荒废的国营厂房到如今的“世界历史景点文化小镇”,龙泉怎么做到的?答案是,“产业+文化+旅游”,产业聚合、联动发展。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这些在世界经济大潮中勇做弄潮儿的中国历史经典产业,在杭州峰会期间不仅留下了深刻的“中国印记”,更以小中见大的方式向世界讲述了它们迎接变革、创新升级、拥抱世界的企业发展之道。无论是丝绸产业的创新发展,还是雅扇的“走出去”,都能在杭州峰会中国设置的议题中找到对照。由此可见,中国提出的发展世界经济的四个关键词,没有一个是空的,中国主张和实实在在的“中国印记”互为表里,互为映照,更加凸显了杭州共识的世界意义。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