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成都商报记者对成都市部分小学进行了走访,发现大多数小学一年级班主任都遇到同一个问题:每班都有对座位有特殊要求的家长,且孩子年龄越小,家长要求越多。然而,记者发现,大多数家长们心中的“黄金”座位都是:“中间、靠前,第一排除外”。
“中间、靠前,第一排除外”被誉为大多数家长们心中的“黄金”座位,并与学霸联系起来,导致一些家长不遗余力地去找老师申请,小小座位诸多人争抢,让人啼笑皆非
固然,“黄金”座位处于老师视线的中心,眼光扫到的几率可能大一点,“黄金”座位也可以照顾一些身体有特殊情况比如近视、斜视、弱视等的学生,但老师的教学对象是全班学生,并不会因为几个座位而忽略其他同学,况且,按学生身高的高矮排座,座位一周一换,是很多学校通用的办法,既调剂了学生的视线焦距,也加强了集体成员互动,避免给年幼孩子造成不公平,是多年实践总结出的科学办法。
所谓的“黄金”座位,其实是一些父母错误的心理暗示,折射错误的教育理念。初进校园,孩子们最迫切的任务在于适应学校集体生活,遵守校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的养成固然需要外力帮助,但更在于内心的自觉自律。那种指望用“黄金”座位来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不啻于异想天开。
虽然家长是私下里找到老师,用各种理由为孩子要“好座位”,但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功利思想、愿望没有达到对老师产生的负面看法都会通过其他方式,不由自主地传递给孩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始终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孩子,所谓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便是这个道理。
教育界流行这样一句话:“孩子的心是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诸多事实说明,座位与学习成绩没有关系,但父母的言行、思想决定了孩子一生的命运。家长信任、支持老师,孩子也会用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看待校园生活。家长若每次都大包大揽,极力为孩子争取特殊的关照,一旦脱离了这种庇护,孩子犹如温室的花朵,会将自身的不顺和困境归咎于外力而自怨自艾。反之,小学阶段,就为孩子夯实视野开阔、团结友爱、自信自律的基础,无论他坐在何处,相信都会发出璞玉的光芒。
人生就是一次长途旅行,要经过无数车站,也接近无数座位,过于看重座位或者说硬件的价值,不注意内心修养的提升,可能会受目力与心灵的局限,顾此失彼,忽略掉窗外的风景。“黄金”座位价值几何,现代教育中的“黄金”座位究竟在哪里,其实值得每个家长反复思量。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