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下午,华人张朝林先生在巴黎北郊欧拜赫维利耶市遭到3名歹徒抢劫并殴打,身受重伤,8月12日去世。一起野蛮的暴力犯罪、一条无辜生命的逝去,再次激起人们对暴力犯罪行为的愤怒谴责,对法国治安痼疾的挞伐,对为政一方者“不作为”的质疑。
欧市所谓“敏感街区”的恶名实际上是法国治安痼疾的一个缩影,目无法纪、随意抢劫的现象不仅存在于相对贫困的城郊,也存在于市区。巴黎美丽城的中餐馆门前甚至经常聚集着一群群不法分子伺机抢劫;华人族群不堪其扰奋起反抗,积极与当地区政府和警方联系,召开治安座谈会,组织反暴力游行,至少在声势上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巴黎13区是巴黎最早的华人聚居区之一,2006年4月曾发生华人周玉琴女士遭3名非裔青少年暴力抢劫、殴打致死的悲剧。暴力受害者不只是当地华人,更多是游客,中国旅行团遭遇集体抢劫的案件屡见不鲜,严重损害了法国作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国的形象。
毋庸讳言,法国治安不靖,除了政客口中常说的“贫困、不平等”的原因外,还因为在文化上存在着严重的道德、法制教育缺失,在行政上存在着对犯罪容忍极限不断提高、执法成本不断上升、警力不足且分布不均的问题,在司法理念上存在着左右互搏、局限于意识形态而不切实际的“口水化”问题。
欧市的悲剧绝非偶然,是治安不断恶化的结果。法国部分街区正在“丛林化”,暴力已经成为常态。我们认为,这种暴力常态必须得到正视和扭转。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扭转这种常态很难,但首先要从改变“不作为”做起,在治标的同时考虑到治本。严打往往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但连对暴力犯罪“正常的打”都做不到,甚至不打,轻拿轻放,则永远谈不上标本兼治。
人的生命是平等的,任何人无权随便剥夺一个人的生命。人们对恐怖主义的零容忍已然形成共识,对如影随形的治安、刑事犯罪也不应该淡定甚至漠然,必须彻底改变“正不压邪”的荒诞现象,重建邪不压正的良好社会风尚。案件发生后,华人社团和个人对受害人及家属给予大量现实的支持和道义上的声援,对此我们表示由衷的赞赏和支持。华人族群和其他族群一样,是现实的存在。它不仅存在于节庆联谊之时,也存在于团结抗暴、共度时艰之时。华人不是沉默的羔羊,不是社会“隐形人”,不是“移动的钱包”,他们的勤俭劳作不应成为受害的理由,更不应该在他们受到伤害时用“不要带现金”的“英明”告诫代替同情和支持。带现金与穿短裙一样,只要法所不禁,都不应成为抢劫或强暴的恶劣借口。
华人社团对欧市政府在第一时间召开反暴力集会,谴责暴力犯罪的举动表示赞赏,同时也希望为政一方者真正尽到保护人民的责任,而不是“承诺太多,做的太少”。调查显示,法国劳动者的税负居冠欧洲,各地政府都在争当“优先治安区”以争取中央政府的财政补贴。我们希望执政者能把纳税人的钱用在打击犯罪的刀刃上,而非只用在花花草草自娱自乐上。
(摘自《欧洲时报》)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