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限期卖羊”的简单心态

2016年08月18日 10:58   来源:人民日报   曹鹏程

  但有十分力,绝不用九分,把问题想足,把办法穷尽,基层拿出来的政策才能经得起“乡亲们是哭还是笑”的检验

  有人说,矫枉必须过正。在基层现实中,如果没有承受一些代价的勇气,确实很难推动具体事情。但同时,在现代治理的语境下,如果不注意“矫”的方式和节奏,“正”有可能就成了“枉”。山西蒲县最近“限期卖羊”,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涉事的基层干部其实是在整治一个早就该管住的事情。地处吕梁山生态脆弱区的蒲县,自2000年开始,就在山西率先实施了封山禁牧。“山羊禁绝牧放,牲畜不得入林,违者严惩。”政府的大牌子在路边竖了近16年,羊群却在旁边默默地走过,不是因为牧羊人不识字,而是因为配套的治理始终跟不上,脱贫的出路始终不够顺畅。这是整个地区乃至更高层面的管理者都应该关心的工作,单从一线干部重视不够、执行不力上找原因,反而会掩盖真正的问题,仍然难解“年年禁、年年养”的怪圈。

  我们常说,今天的改革驶入了一个复杂的水域,所谓的复杂,其实主要就是各种矛盾的冲撞。作者下乡去查盗版,村里相当委屈:“我们不偷不抢,印点好书,带领大家致富,咋不行?”赶上煤炭价格上涨,干部想的都是抓住经济翻身的机会,甚至闻一口家乡的雾霾都告诉别人“提神醒脑”。公平与正义、现实与长远、局部与全局……正反两方面问题的倒逼,促成了治理所必须承认和面对的复杂利益格局。

  蒲县的基层干部,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棘手的难题。封山禁牧之下,羊群不减反增,破坏生态、祸害庄稼、引发山火,但同时不管圈养还是非圈养,甚至偷牧、乱牧的羊,也都是群众的利益,甚至是最直接的脱贫手段。绿色发展是重要理念,脱贫攻坚也是当务之急,哪一样都对接着复杂的治理情况,如果再加上简单粗暴的“一刀切”要求,一线工作的人就难以做出太好的选择,更顾不上思考更科学的决策。

  其实,现实中存在着很多类似的矛盾:城里人反对焚烧秸秆,农村人愿意配合却没钱处理,降低处理成本的机制建立不起来,接受“硬任务”的村干部只好每年住在田间严防死守;小区居民想要菜市场,周边的居民却受不了嘈杂脏乱,找不到自我管理和成本分担的办法,只能不是你忍着就是我忍着。构建现代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发挥治理的效能。全面深化改革推开之后,必然涉及现有规章制度的清理,更呼唤新政策推行的相应准备和配套。封山禁牧既然一定要做,就要擦掉牌子上的灰尘,让老百姓把落实的信心看个清楚;同时,也要给老百姓留出时间,十日内不处理就要强制罚款、没收、拘留,显然不近人情;最后,更应该帮养羊户找到出路——蒲县正在引入构树这种良好的禽畜饲料来源,如能成功,才是引导大家发展舍饲圈养、解决林牧矛盾的治本之策。

  简单源于对复杂的控制,管理就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管理学中的这句话,并不是让人们都去学着当甩手掌柜,恰恰是想说,治理者所追求的局面越简单,其背后往往越需要有一个完备的制度体系,有一些能够用好制度的人。面对利益复杂的中国,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需要我们摒弃简单化思维。但有十分力,绝不用九分,把问题想足,把办法穷尽,基层拿出来的政策才能经得起“乡亲们是哭还是笑”的检验。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