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金缩水是“金牌至上”战略的理性回归(图)

2016年08月17日 13:21   来源:东方网   江德斌

  对参赛选手来说,奥运金牌不只是一份荣誉,随之而来的还有经济奖励,一块奥运金牌能为运动员带来多少奖金呢?新加坡为奥运金牌拍出了约合563万元人民币的高额奖金,而中国为每块金牌提供的奖励是20万元人民币,是排名倒数第四少的国家,尤其相比伦敦奥运会时开出的50万元“巨奖”,里约金牌“贬值”了不少。(8月16日《济南日报》)

  我国奥运金牌奖金大幅缩水,从伦敦奥运的50万元,下降到里约奥运的20万元,降幅达到6成,确实不小。从历届奥运金牌奖金的走势来看,20万元的奖励额度,退回到2004年雅典奥运的标准,按照近年来的通货膨胀水平来衡量,这个标准打了非常大的折扣。而且,将此标准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处于排名倒数第四少的国家,仅高于美国、德国、英国等,也可以看出,即便按照绝对额也不算大了。

  奥运奖金是从国家的立场上对运动员成绩的物质奖励,既是对其汗水的补偿,也是一种鼓励性政策,刺激运动员在赛场上拿到更好的成绩。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奖金的激励下,很多运动员奋勇拼搏夺金摘银,不仅是为了国家荣誉,更是为了自己获益。而且,从各国颁布的奥运奖金标准也可看出,越是体育小国,其对金牌的渴望越大,给出的奖金额度越高,反而金牌大国制定的奖金标准较低,这也符合物以稀为贵的经济原理。

  此前我国过度推崇“金牌至上”的体育发展战略,导致许多体育资源都围绕着奥运金牌,从上至下均制定了夺金目标,并进行层层分解,细化到每一个省份,每一个项目,并给予奥运奖牌得主高额奖金,以及其它相关奖励。在举国体制下,适合集中优势力量办大事,我国体育比赛成绩有了飞跃式进步,迅速从金牌弱国,迈向金牌大国阵营,并顺利在北京奥运登顶。

  然而,在这样辉煌耀眼的成绩下,只是实现了单兵突进,民间体育并未跟上来,民众身体素质整体不断下滑,各地民间体育设施匮乏,市民缺乏足够的锻炼场所,则凸显“金牌至上”战略的尴尬。显然,单纯靠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夺金,并不能代表国家的体育水平,只有全民体育发展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体育强国梦。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改变体育战略,淡化金牌观,将体育资源更多投入到民间体育,鼓励发展全面体育,提高整体国民的身体素质。

  降低奥运奖金就是体育战略变化的一个信号,意味着“唯金牌论”的旧思维,在逐步转向,而这一点,在这届运动员和观众的身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可以说,现在是我国体育战略调整的最佳时机,社会环境和民意都已经成熟,淡化金牌只是影响短期成绩,长远看会促使我国体育发展正常化,实则利大于弊。

  而且,在国家奖金下降后,商业奖金并未取消,会弥补这个缺口,促进体育项目商业化,让优秀运动员通过商业代言、演出等方式,实现收入多元化。如此,也可逐步实现举国体制的淡出,让位运动员个人发展和商业化运营,从而降低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将更多的财政资源,投入到全民体育里去,让更多普通民众受益。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