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民间投资 须提高政府信用

2016年08月11日 07:21   来源:经济参考报   □谭浩俊

  从2008年金融危机至今,在稳定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我们最薄弱的环节是什么?那就是没有有效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2016年,民间投资增速已从23.1%下降至2.8%。民间投资没有跟上稳增长的脚步,也没有跟上政府投资、国有投资的步伐,这不仅导致投资增长乏力,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减弱,还滋生出地下金融等扰乱市场秩序的问题。

  有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非法集资新发案数量、涉案金额、参与集资人数同比分别上升71%、57%、120%,达历年最高峰值,其中,跨省、集资人数上千人、集资金额超亿元的案件同比分别增长了73%、78%、44%。个别重大案件,涉案金额高达几百亿,涉及几十万人,波及全国绝大多数省份。

  非法集资案的快速上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民间资本缺少出路、居民储蓄投资渠道单一的尴尬现状。如果民间投资的通道很多,居民储蓄也能转化成民间投资进入投资生产领域,整个社会的资金利用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各种违法案件也会大大减少。

  为什么很多民间资本宁可进入地下金融组织、非法集资领域、“炒作系统”,也不加入合法合规的投资行列呢?投资回报率下降,是民间资本不愿跟进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这并非根本原因。在众多公共领域,至今看不到民间投资的影子,有的则是进入以后又撤退了,其中就涉及政府信用的问题。

  政府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的核心,没有政府信用,其他方面的信用就无从谈起,更别说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但是,这一最为重要的信用,正在一些地方政府的频繁失信行为中折损。特别是前些年城市建设和道路建设方面留下的信用缺失问题,已成为社会信用建设的最大痛点。

  以城市道路建设为例,前些年一些地方引入许多民间资本,也做出了许多承诺。但是,随着政府债务问题为决策层所关注,地方政府负债投入的模式被叫停,再加上地方领导不断更换,一些地方开始出现失信的状况。以至于今天,地方政府为了吸引资金,推出各种PPP项目,可是民间投资者愿意介入的寥寥无几,最终仍是国有资本唱主角。

  资本讲的是利润,投资讲的是效率,民间资本进入应由政府投资的公共领域,如果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和政府信用背书,那么民间资本就不会轻易进入,效率也好,利润也罢,就都是一句空话。一些曾经介入政府工程、投资公共项目却因此陷入困境的企业表示,宁可少赚钱,也不要再做政府工程。原因就是,在他们看来,没有几个地方能够按照合同所规定的兑现承诺。而且,民间投资者又难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利益,最终只能选择不参与。

  民间投资下滑,固然有民间投资者自身的原因,但更多的还在于政府拿出怎样的姿态,给出怎样的信用,能否在与民间资本的合作中,把信用摆在前头,让民间投资者看到政府的诚意和诚信,从而让政府信用成为促进民间投资增长的催化剂。只有这样,民间投资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民间资本的负面影响才能有效消除。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