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监管重拳痛打违法违规 提升市场信心

2016年08月08日 07:29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安 宁

  上周五,证监会新闻发布会又对3宗案件作出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从每周五新闻发布会的内容来看,证监会对案件的通报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必有选项,这也说明了虽然监管层一直在重拳打击资本市场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但场内信息披露违法、内幕交易、操纵市场以及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等案件仍然层出不穷,加大整治和打击力度将是监管层一项长期工作。

  我们看到,今年以来,证监会对内幕交易、市场操纵、大股东违规减持、短线交易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的打击不断加码升级,不仅加大了查处力度,而且对很多违法违规行为更是频频重拳出击。

  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证监会对88起案件作出处罚。其中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109份,较去年同期增长84.75%,罚没款共计25.54亿元;作出市场禁入决定书4份,对7人实施市场禁入,其中2人被实施终身市场禁入,行政处罚的结案效率和惩处力度持续提升。

  与此同时,对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的行为给予严厉处罚与规范。如对ST博元、欣泰电气实施强制退市,对涉嫌参与欣泰电气上市造假的机构和人员施以严厉处罚,对恶意炒作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等。

  在这样的监管重拳之下,显现出监管层依法治市的坚决态度。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股票市场改革和法治化建设,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强调,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必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这一根本方向,不能动摇。同时,在其初次公开露面时也提出:“新主席的首要任务就是监管,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只有监管才能保证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

  资本逐利的本性决定,信息欺诈、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投机违法行为是市场的伴生物,具有长期性固有性,不会因为市场成熟、加强管理就能完全消失。政府的职责就是以执法为己任,遏制违法行为的蔓延,使市场功能正常发挥。

  笔者认为,违法案件频发打击投资者信心,唯有监管层重拳出击,净化市场环境,提升市场诚信水平,方能树立市场信心,重启市场活力。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