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圆星梦”的骗局谁来“接球”?

2016年07月26日 11:32   来源:中国江西网   徐大发

  近日,本报报道了厦门圆星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圆星梦”)停课纠纷。见报后,海沧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海沧所约好圆星梦相关负责人到海沧所协调相关事宜,结果对方临时变卦,不肯出现。圆星梦一名前员工和多名家长的讲述,揭秘了“造梦”背后的真相:以艺术包装为名,免费试镜背后,是高额的培训费:一年8880元,“影视班”一年还要多加5000元。而民间艺术培训的监管问题,也引发了许多家长的关注。(7月25日《厦门日报》)

  突然通知停课,家长质疑就被踢出微信群,电话无人接听,公司也搬空了……种种反常的借口与举止都指向“圆星梦”公司“造梦”的骗局嫌疑,这次的新闻报道进一步揭露更加坐实了该公司的行骗性质,家长们被欺骗被侵权的定局恐怕难以“翻盘”了。

  家长和孩子们被欺骗首先当然得怪家长自己的辨别能力太差,轻信了为孩子“造梦”的天花乱坠的鼓吹。本来为孩子追梦造星的愿望没有错,但是落入到一个骗局就得不偿失。不但蒙受经济损失,而且会增加孩子痛苦的阴影面积。面对骗局广大家长真的需要擦亮眼睛,履行好监护人的职责。

  面对受骗的损失,在投诉无门调解无效的情况下,家长们只好走诉讼的维权之路。按照当初签订的培训合同,被骗家长当然可以到法院起诉骗子公司,但这样的维权比较艰难,而且也会扩大维权成本,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愿意采用这样的维权之路。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防骗或维权?当然有,那就是有关职能部门切实履行好监管之职。对培训机构的资质和审批严格把关,出了问题做到即时跟进监管。如果做到了这些,那么广大家长就能放心省心进“圆星梦”公司“造梦”了。

  从新闻报道来看,监管确实出了很大问题。海沧区教育局回应称,公司没有办学许可证,不允许招生培训,“谁审批,谁监管”。海沧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称,根据《无照无证经营查处办法》,“谁许可,谁监管”。这样的回应实质上就是在相互“踢皮球”,等于监管架空了。那么这样一来骗子公司就偷着乐了!

  “许可”也好,“审批”也罢,二者就不能联手监管,做到实质性监管?从本案例的实质来看,不但存在监管漏洞而且存在权责不清的模糊地带,因制度有缺陷,监管有漏洞就不难理解了。类似“圆星梦”公司的各类民间艺术培训机构“满天星”,这其中许多仍处于无序野蛮的生长生态,一些诈骗纠纷仍在层出不穷。面对这种监管真空,应该尽快厘清模糊边界,加强执法责任,铲除诈骗培训机构赖以生存的土壤,从源头上为家长上当受骗把好关。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