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央行要求,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已于近期下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此前已有央行文件确认二维码支付与传统线下银行卡支付业务补充。这是央行自2014年3月份叫停二维码支付后首次官方表态。(8月4日《北京青年报》)
2014年3月,央行发函叫停支付宝和腾讯的虚拟信用卡产品时称,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突破了传统受理终端的业务模式,其风险控制水平直接关系到客户的信息安全和资金安全,存在一定的支付风险隐患。当时就有业内人士表示,二维码就是普通网址的一种抽象形式,本质上就是网址,其与一般通过浏览器手工输入的网址没有任何差别。因此,央行禁止二维码支付有夸大风险之嫌。或是因为动了银联的奶酪。
不过,有的用户扫描二维码之后被植入木马软件,造成资金损失,说明二维码在技术上还有问题,而其定位监管也存在模糊地带,从政策本身来看仍存在一定的瑕疵。这是事实。但这也都是新生事物发展过程存在的必然现象。就像网约车进入市场伊始,出现的司机的种种丑闻一样。问题的解决必须在发展中完成。事物的完善必须在改革中实现。现在的网约车应该说就比以前好多了。
当然,当时银行叫停的原因除此之外还不能排除自身利益的因素。传统的线下收单业务分成是银联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用户的消费通常会根据7:2:1的分成方式分别分给发卡银行、收单行以及银联。而虚拟信用卡的发行则断了银行的一笔“财路”。
一项产品是否成功,最终说了算的还是市场。近年来,随着支付宝和微信付款的普及,二维码支付已经被大家广泛接受,甚至连街边的水果摊也可以用二维码支付买单,而银行的而一些业务也遭遇了瓶颈期。同时,政府高层也在积极鼓励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这都倒逼银行在叫停后必须提出符合民意符合市场规律的措施。
此次央行给二维码“平反”可以说是顺势而为。
既然禁止不了,不如想法放开;既然觉得吃亏,不如大家共享;既然市场日渐成熟,监管就要跟上不能缺位。所以银行必然在安全的前提下,规范二维码支付行业标准,使得大家在一个起跑线上竞争。据悉,包括邮储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平安等多家银行均已支持二维码转账。而公众号支付、APP内支付、WEB端扫码支付和线下的扫码支付等支付手段,将银联、运营商、银行、刷卡器等一并拉入了竞争的行列。
在共享经济逐渐成为市场潮流日益获得消费者青睐的形势下,任何违背民意违背市场规律的做法都是不明智的,任何依靠权力的垄断也将越来越难以远行,目前还没有因此逆袭成功的先例。包容新生事物的瑕疵,助推新生事物按市场规律发展,顺势而为,各方齐心协力发力,共享新生事物的红利,这才是明智之举。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