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范戴芫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主要特征,国家、经济体之间金融贸易联系逾加紧密,金融风险传导机制多样且扩散迅速的情况下,防范风险,减少负面溢出效应更需要各国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阐述发展中国家的主张和诉求,有助于促进全球经济包容性、可持续增长。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认识的践行,更显示了作为大国的责任担当。
7月22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钓鱼台芳华苑同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赖德、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古里亚、金融稳定理事会主席卡尼举行“1+6”圆桌对话会,围绕“全球经济形势和挑战”与“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增长新动能”深入讨论,共同会见记者并回答提问。
本次圆桌对话会堪称史无前例。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总理及二战后最重要的六大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围坐一桌,就共同的话题进行深入探讨,这在全球尚属首次。会议在宏观经济、结构性改革、创新、贸易投资、劳动就业、金融监管改革、可持续发展、国际经济治理等八大领域达成共识。在英国脱欧引起全球资本市场大幅震荡、世界多国出现令人担忧的“逆全球化”势头、多边主义受抵制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李克强总理倡议此次圆桌对话会,鲜明地表达了中国历来倡导“全球化”与支持“多边主义”的主张,同时也向世界表明了“中国政府愿意在经济金融政策方面和国际社会沟通,增强透明度”的开放合作、谋求共赢态度。
近年来,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巨大负面冲击的逐渐消化,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同样也面临着深层次结构性问题。由于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经接近尾声,世界经济增长缓慢。主要经济体中,美国经济复苏进程低于预期;欧盟和日本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受大宗商品价格低迷的影响,新兴经济体中主要依赖原材料生产供应的巴西、俄罗斯经济陷入困难。在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主要特征,国家、经济体之间金融贸易联系逾加紧密,金融风险传导机制多样,扩散迅速的情况下,防范风险,减少负面溢出效应更需要各国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从而形成政策和行动合力,以共同维护全球经济环境的稳定。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的同时,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进全球治理结构完善,在主要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规则与秩序中,更多地阐述发展中国家的诉求主张,增加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当中的话语权。这既能促进南北沟通,助力解决发展问题;也能增进互信,达成理解,形成共识;更有助于改善现有国际经济秩序缺乏发展中国家广泛参与,在解决发展问题时仅靠外围“修补”的局限性,使之更全面,更具包容性,从而在协调组织全球经济活动时更为有力,更加权威。
2015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接近30%,中国经济仍是世界经济的“动力源”和“稳定锚”。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惠及世界,同时,世界经济环境也同样影响着中国的发展。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IMF不断下调经济增长预期的现实语境下,中国更加积极,更深层次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致力于增进沟通,达成共识,促进宏观政策的协调,不仅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认识的忠实践行,更体现了大国的责任担当。
今年9月4日至5日,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的G20 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将在中国杭州举行。G20的二十个经济体成员来自世界各大洲(除南极洲),代表全球超过85%的GDP、80%的国际贸易及2/3的人口,是富有成效的全球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对话机制。期待我国领导人在即将举行的G20峰会上,为促进全球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的包容性增长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也期待中国在未来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中国经济网 范戴芫)
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中国为G20峰会广增共识多出成果再加力
G20杭州峰会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中国动力”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