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取消编制,建立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人事制度,合理拉开医生、护士等人员的薪酬待遇——当多地还在探索公立医院“去行政化”路径,深圳却早已明确提出新建市属公立医院不再实行编制管理,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在全国医改中,深圳市率先在新建市属医院全面取消了编制,按照岗位管理模式采取全员聘用。(7月26日《新京报》)
当这条原题《深圳医改:新建公立医院再无级别》的新闻,被换成《深圳医改取消医务人员编制,医生年薪可达百万元》的标题在网上传播,发生了奇异的传播效果:很多人并不关注深圳公立医院取消编制的好处,似乎这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反倒是很关心医生年薪可达百万——这怎么行呢?这钱从哪里来啊,还不得喝病人的血啊?
有评论就煞有介事地说,“医院可以打破现有事业单位编制、无级别,但由财政补贴的公立医院,不适合过高收入、过大收入差距。学港大医院只会增加财政、医保、个人负担。”这样的观点很能迷惑人,将公立医院取消编制改革,诡异地跟患者的钱包直接联系起来,总是很能赢得支持。
但是,一个基本的常识是:取消编制所要激活的是医生与医生之间的竞争,而不是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博弈。长期以来,在公立医院中编制与福利是捆绑在一起的。决定薪酬高低的,不是医术医德不是服务品质不是工作量,而是编制。这种“二元结构”下的同工不同酬,在很多单位都为人所痛恨,在公立医院当然也一样。其结果是,能者上不了,庸者也下不了。
不负责任、没有追求的庸医照旧占据着岗位,有医德有医术有追求的医生也没有更好的福利薪酬。医学毕业生要想进入大医院,必须找关系塞红包,这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追求;而且,由于没有被淘汰的风险,只要进了医院就可以“混”,“混”了几年就成了老油条,成了患者讨厌和鄙视的人。
显然,取消编制实行全员聘用,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待遇,尤其是对那些拿着高薪却不知道自己已经“破产”,离开现单位啥也不是的庸者来说,这是致命打击。相反,对那些有医术有医德有追求的好医生来说,薪酬待遇的提高将是最有效的正向激励。这对患者当然是好事,公立医院效率提高了,竞争机制激活了,患者才有望获得更好的服务。“大锅饭”式薪酬只会产生“大锅饭”式服务。
医院要想留住人才,一定要让薪酬制度充分体现医生的劳务价值。除非你说你根本不需要医生,否则,高品质医疗需求日益增长,好医生的收入反而不高,那只能说明这个市场是畸形的。医生之间,护士之间,医生与护士之间,收入差距都应该进一步拉大,这样才能形成良性激励。否则,当好医生当牛医生,不过也就拿那么点钱,更多的人为什么要立志成为他们呢?为什么不“混”呢?为什么要去钻研医术,要对患者负责呢?
又想良医涌现,又见不得医生拿高薪,这种心态要不得。相反,我们应该祝福好医生多多挣钱,倒逼庸医要么提高自己要么被淘汰出局,这才最符合患者的切身利益。期待你好我也好,才是理性的心态;光要我好不让你好,那是一种病态。好产品好服务就应该匹配好价格,这是市场经济的常态,否则注定不会长久。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