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怀胎七月被调离 谁为劳动者兜底?

2016年07月27日 07:21   来源:京华时报   舒锐

  各地劳动监察部门必须认真履职,不仅要在接到举报后迅速依法执法,也要对辖区单位的用工情况进行定期抽查,发现问题要及时作出处理,营造良好的依法用工氛围。

  还有两个月,孩子就要呱呱落地,准妈妈王梅(化名)却接到公司通知,自己上班的地点从成都市成华区调整到了金堂,37公里以外。王梅表达不愿变更上班地点的意愿后,她的办公室和宿舍钥匙被收走,公司打卡机里的指纹记录也被删……她只能坐在公司前台会客处的沙发上“上班”,用照片、微信打卡。经过多日协商后,王梅无奈和公司达成了协议:产假期间不发工资、社保费用自缴、产假休完离职。

  劳动关系是保障现代社会经济运行的一项基础关系。虽然《劳动合同法》已经实施八年多了,却并没有得到严格落实,不少用人单位依然凭借天然强势地位侵犯劳动者权益。不少劳动者权益保护领域已经出现习惯性违法。

  此事中,该公司已涉嫌多项违法。例如,《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公司在未与王梅协商一致的情况下,擅自将其工作地点调至远离其经常居住地的地方,属不合理调岗,严重损害其合法劳动权益。

  在王梅拒绝调岗后,公司又强行剥夺了其劳动条件,想以此逼迫其离职,使得王梅只能通过照片、微信打卡以保存其到岗证据。如果王梅不这样做,公司或许就要以其擅自脱岗为由将其开除。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劳动者搜集证据维权之难。

  而“产假期间不发工资、社保费用自缴”等约定也违反了强行法的要求。一方面,社会保险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员工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否则,将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甚至还将承受滞纳金、一至三倍罚款的处罚;另一方面,国家为了保障女职工休产假期间的收入来源,设立了生育津贴制度,生育津贴为政府发放,只有生育津贴低于本人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才由企业补足。这实际上已经极大地降低了企业因女员工生育产生的额外成本,然而,该公司却无视相关规定。

  我们要高度重视劳动者基本法定权利如何实现以及实现成本的问题。目前,不少劳动者在遭受侵权后,更多选择了忍气吞声或进行仲裁与诉讼,而法院判决只是事后救济,劳动者需要经历较为复杂的法律程序。更重要的是,不少劳动者经历了漫长的仲裁与诉讼,打赢了官司却面临着公司只剩下空壳,无法执行等问题。

  事实上,在制度设计中,劳动者还有事中救济。劳动监察部门有责任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与执法,有权力对违法单位进行制裁并督促其及时整改。遗憾的是,相关执法力度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相关部门自我宣传也明显不足,甚至不少劳动者并不知道他们还有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的权利。

  要让劳动者的权利从法律文本走向现实,各地劳动监察部门必须认真履职,不仅要在接到举报后迅速依法执法,也要对辖区单位的用工情况进行定期抽查,发现问题要及时作出处理,营造良好的依法用工氛围。如此,才能为劳动者编织起无懈可击的权利保障之网。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你见过凌晨4点钟的城市吗?    2016年05月04日
  • ·以法律捍卫劳动者合法权益    2016年04月2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