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灾区广告“城里不买房,一切都白忙”是伤口上撒盐

2016年07月25日 09:56   来源:钱江晚报   刘雪松

  暴雨突袭,河南安阳等地农村一片狼藉。公路中断,通讯中断,房屋被冲毁,就要丰收的庄稼也毁了。

  泪水未干,废墟尚乱,房地产商似乎找到了清仓接盘的商机。安阳县下庄村的残墙上,被迅速布置了一则地产广告。这家名为“红安帝都”的楼盘广告,刺目的标语一下戳中了农民兄弟的痛点——城里不买房,一切都白忙。

  这是经媒体核实,确定为洪灾之后发布的广告。广告公司表示,经过审核,完全合法。然而这条“合法”的广告,却无法合上受灾群众的情。蓝底白字的广告标语,在农村灾后的残墙上相当醒目,但“零首付入住36万平方米宜居社区”的这张广告标语,并没有亮瞎农民兄弟的眼睛,反而在灾后农民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即使零首付,对于颗粒无收、欲哭无泪的灾区农民来说,真正靠种粮为生的农民,又有几家买得起城里的房子?即使付得起几十年的按揭,丢了赖以生存的这块农田,又何以养家糊口?

  但是,再怎么不合情,再怎么对商家的狡黠、以及客观上带有幸灾乐祸的“趁火打劫”恨得咬牙切齿,这条刺目的广告却一定程度上合上了无奈现实的理。洪灾过后的事实告诉农民兄弟,城里没买房,因为一场洪灾,所有的一切都白忙了。房子毁了,家当毁了,粮食也毁了,谁也帮不上自己。可是反过来想想,城里想买房,三代都白忙。所以,广告很残忍,现实很残酷。自然灾害面前,吃苦的还是农民。

  城里其实也是会被淹的。只不过农民兄弟面对突如其来的洪灾,显得更无助些,损失更大些。

  “城里不买房,一切都白忙”,这是一句伤心话,但因为伤得如此现实,却在某种意义上成了实实在在的“良心话”。正是因为现实如此,让人心痛。也正是因为这句标语太不顾及农民兄弟的承受能力,让人寒心。城里的基础设施千好万好,无非是财政多分了总量有限的“蛋糕”。10年前,有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对于土地出让金明确规定,“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都要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建设标准农田”。然而10年来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但那些由农民出让土地建成的城市和项目,有多少资金用在了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上?有多少用在了防汛抗旱和减灾体系建设上?

  农民兄弟也想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美好生活,但不是像河南安阳这家房地产公司广告送上门来的“伤心蛋糕”,也不是10年前那样投入重点转向农村的“空头支票”。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兄弟在自然灾害面前活着的尊严,比向往进城生活的尊荣,来得更迫切,更重要。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